男女主角分别是柳亦素苏元衍的其他类型小说《和婆母分家后,赚钱养娃当诰命柳亦素苏元衍最新章节》,由网络作家“欧阳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着连村长都来了,院子外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苏父的脸越来越黑了。“老苏家的,听说你要卖孙女去当丫鬟?”村长胡须已白,也是苏家的族长。柳亦素和两个女儿依然瘫坐在地上,抱着哭嘁嘁,凄凉得很。村长看了眼地上的母女三,又看了立在一旁消瘦的苏二,同情之意涌向心头。把人逼成这份上,实在是太可恶了。“怎么可能,我们家做不出这样被人戳脊梁骨的事,都是一场误会。”苏父率先表态。“如果真的不喜老二家,就把家分了,让他们单独过。你看都把人逼到什么份上了。青阳啊,好好管管家里,可别把整个村的名誉都毁了啊!”苏父领着村长进厅堂。院外的人,看了村长进去了,也打算散了。村长和苏父刚坐在主位,就见苏元衍跪在他们的前面。“村长,爹,娘,自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你们喜欢的...
《和婆母分家后,赚钱养娃当诰命柳亦素苏元衍最新章节》精彩片段
看着连村长都来了,院子外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苏父的脸越来越黑了。
“老苏家的,听说你要卖孙女去当丫鬟?”村长胡须已白,也是苏家的族长。
柳亦素和两个女儿依然瘫坐在地上,抱着哭嘁嘁,凄凉得很。
村长看了眼地上的母女三,又看了立在一旁消瘦的苏二,同情之意涌向心头。
把人逼成这份上,实在是太可恶了。
“怎么可能,我们家做不出这样被人戳脊梁骨的事,都是一场误会。”苏父率先表态。
“如果真的不喜老二家,就把家分了,让他们单独过。
你看都把人逼到什么份上了。青阳啊,好好管管家里,可别把整个村的名誉都毁了啊!”
苏父领着村长进厅堂。
院外的人,看了村长进去了,也打算散了。
村长和苏父刚坐在主位,就见苏元衍跪在他们的前面。
“村长,爹,娘,自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你们喜欢的孩子,唯有默默干活,十二岁就去书院做活计,补贴家里。
如今大丫二丫还小,进儿、修儿还年幼且身弱,未来估计还得花大把银子调理身体。
总是让大哥家和爹妈补贴养我这个小家,我也有些于心不忍。
所以,分开让我们单独过吧,过得再差也不会有人戳爹娘的脊梁骨,也不会说大哥大嫂苛刻我们二房。”
柳亦素一看苏元衍这是铁了心要分家了,连那么违心的话都说得出来。
她瞄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苏大嫂,一脸认真地在算计。
苏大嫂知道未来那两丫头肯定也是不能发卖的了,老二家的那对双胞胎儿子还是柔柔弱弱的,还不知要花多少银子。
她大郎月例也有将近一两银子,二郎未来也可以去镇上找活计。
如果将老二家分出去,爹娘的小金库就会紧着他们,刚才娘一下子就能拿出二两银子,想必至少有个几十两。
还有那么多的良田山头,把老二分出去,必是利大于弊的。
柳亦素看了看,一把跪在苏元衍身旁,“爹,娘,我身子越发不利索,往后可能无法跟以前一般下地干活了。”
苏父苏母一听,就知道柳亦素是要将发癫进行到底了。
如果她往后还是跟这两天般那么好吃懒做,他们可不想养着他们一大家子。
“娘,老二家要单独过,就让他们单独过吧。否则,到时候,老二家的孩子有个三长两短,还要怪罪你们照顾不好,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苏父的额头皱得都要夹死蚊子了。
树大分支,他也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在他传统的观念中,家里人还是要团结在一起。
如今,老二家的闹得沸沸扬扬,这三天两头的不是拿刀就是上吊,地也不下,活也不干,谁又愿意养着他们。
“青阳,儿子大了就得分家过,否则留来留去留成仇。”村长在一旁感叹道。
苏父看着地上跪着的人,深深叹了口气,而后狠狠地刮了一眼一旁的苏母。
如果不是这个蠢妇,这个家也不会这样。
苏父让苏母清点了家里的财产。
“爹娘跟我们一起,以后我们给爹娘养老。”苏大嫂一副孝心的样子表态。
柳亦素也不点破她想霸占多些的家里财产的小心思。
跟在家里天天跟愚妇斗来斗去,浪费时间,还不如分出去,过自己的小日子。
“娘,家里没有现银吗?”苏元衍看着苏母清点出来的财产,没有一点银两。
“家里哪里还有银子。”苏母高声道,像是要掩盖自己的心虚,“家里那么多口人吃吃喝喝,刚还给了人伢子二两,哪还有银子。”
苏元衍直直地看向苏母,“田地要分多些给我们,还有房屋怎么分?”
“田地就这些,房屋就这一间,如果你们要分出去单独过,自己再建房。”苏母嗤笑一声,就老二那一两银子,养六口人,还得建房子,这得何年何日。
“村尾的两亩水田,还有背后的那座山,归你们,山脚下有座小屋,也是咱家的,就是多年无人居住,有些破败,修修还是可以住人的。”苏父想了想,分这些田地给老二家,也不算亏了他们。
毕竟还有老三还未成亲,他跟老婆子还得跟老大一起生活,肥沃些的田地一定是不会给他们的。
苏元衍默认了田地的分法。
柳亦素将火房里的吃食,粮食和锅碗瓢盆分了分,放在一处。
他们也未与跟苏父苏母多加纠缠,将东西放在板车,临走前还从鸡舍拿了四只母鸡。
“杀千刀的,连母鸡都拿走!”
苏元衍在前拉着板车,大丫二丫在后面推着。
柳亦素背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跟在板车的后面。
走了将近一刻钟,才到达村尾的这座小屋,虽然有些破,但好在还算宽敞。
“大丫,二丫,你们看着弟弟们,我跟你爹将屋子打扫下。”柳亦素将双胞胎交给苏洛和苏清。
便着手打扫起来。
村尾原来只有赶牛车的王大哥一家,他们是外姓,来山水村也只能在较为偏僻之地建房。
“阿衍,听说你们分家单过了,你爹娘竟给你们来这老屋住啊!”王大哥看着家徒四壁的老屋,一阵地数落苏父苏母的偏心。
虽是数落着,但也没闲着,陪着小夫妻两收拾着,“这也没什么好收拾的,连床和桌子都没有,如果你们不嫌弃,我家还有闲置的,虽然不是新的,但也能凑合着用。”
柳亦素正烦恼着没有床呢,“太好了,太感谢王大哥了,我给你钱。”
说着掏出一串铜钱。
“要什么钱,都是我家觉得旧家具,你嫂子不愿扔,就留在家里了。”
柳亦素也没有硬塞铜钱给王大哥,待以后有很多机会还给他。
随着从王大哥拿的一些旧家具,刚开始空荡荡的屋子,也有了家的模样。
“娘,你看我给鸡做的鸡舍!”苏洛捡了一些竹子和树枝围成一个圈,将四只母鸡放在其中。
孩子们都围着看鸡啄草吃。
忙活了下半天,总算将屋子收拾得能住人了。
至少有床可睡,有桌可吃饭,有灶可做饭了。
“亦素,委屈你和孩子了。以后我会让你们住进三进三出的青瓦房。”苏元衍看着头发有些凌乱,脸上有些尘土的女人,有些歉意。
“苏元衍,我不委屈。以后靠我,也能让孩子们过上好的生活。”
夕阳洒在门前的空地上,孩子们嬉闹着,屋里的男女相对而站,相视一笑。。
只见药铺外围着一群人,声音是从人群中间传出。
“儿呀,你怎么了?别吓娘啊!”
人群中一个女子瘫坐在地上,搂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男孩脸上全是红斑,已有呼吸困难的迹象。
人群里的人也吓得连连后退。
“这不是什么瘟疫吧?”
“怎么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倒地上了,不会是有什么邪祟入体吧?”
......
附近医馆的大夫也站在一旁,束手无策。
药铺掌柜上前探了探脉,完全没有头绪,不知这孩子到底是得了什么急症。
孩子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娘亲,我......我难受。”
女子跪在地上,“求求你们,谁能救救我的孩子,求求你们!”
头重重地磕在地上,“砰砰砰”声在突然安静的人群中,异常响亮。
可是,围着的人群连连往后退了好几步,给这对母子留出越来越大的空间。
没人上前。
女子搂着呼吸越来越困难的孩子,脸上尽是悲戚的神色。
绝望又无奈。
“让开!”柳亦素拨开人群,蹲在地上,查看了孩子的脸,解开孩子的衣服,身上全是红斑。
“姑娘,能救救我孩子吗?”女子通红的双眼,溢出的泪水,满怀希望地看着柳亦素。
围着的人们一看是个女子,均露出怀疑的眼神,唯有苏元衍满眼信任地看着蹲在地上的女子。
刚才柳亦素用力拨开人群,毫不犹豫蹲在孩子身旁时,那脸上的急切和坚定,就如一名突围的将军。
周身就如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连大夫都治不了,就凭她一个女子?”
“我娘子不行,那你上?”苏元衍冷冷地盯着这些质疑柳亦素的人。
眼看孩子因呼吸困难已呈紫色,再不施救,人就没了。
“你们给我闭嘴!”孩子的娘亲大吼一声,“你们救不了我儿,别阻碍这位姑娘救他!”
如今,但凡能站出来救她儿的人,都是她儿活着的希望,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她也不想放弃。
她不想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看着他咽气。
柳亦素压根没听旁人的话,她脸上冷静得就如一个雕塑,没有焦急也没有悲伤。
此刻,她是一名医者。
搭着孩子的脉搏,孩子头上显示出“花生严重过敏,药方:氯雷他定片......”
“他刚才是不是吃了花生。”
“花生?没有啊,他一向不喜花生,从未吃过......刚才就吃了这种糕点......”女子慌张地将散落一地的糕点递给柳亦素。
她拿过来闻了闻,确定有花生,只是量不多,磨碎了融在面粉里了。
结合孩子的症状,还有孩子头上显示的药方,确定是花生过敏。
如今过敏已很严重,用中药熬制服用,根本来不及。
想起电子商场的药品,可用积分兑换,只是如今众目睽睽下,她无法购买。
“等我下!”说着转身跑进药铺,胡乱抓了一把金银花,而后奔向内室。
此时,药铺已无人,掌柜和伙计都围在外面。
她跑得太快,人群中的人还未反应过来,她已在内室用一积分购买了氯雷他定片,放在热水中与金银花泡在一起。
而后,飞快端着水跑向男孩,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灌入男孩嘴里。
人们都屏息凝视地看着地上的孩子,一分钟、两分钟......
孩子的呼吸恢复了,“娘亲,哇哇哇......”
女子抱着孩子嚎啕大哭。
“谢谢神医,谢谢神医......”女子跪在地上一直向柳亦素磕头。
“起来。”柳亦素扶着女子的头,不让她再磕。
“神医,神医啊!”人群中爆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时候,柳亦素才从刚才沉浸式救人缓过来,脸色有了些羞涩。
她哪敢被称神医。
“记住,以后绝对不能让孩子吃花生,他对花生严重过敏,即使很少的量,也会要了他的命。”
柳亦素再三叮嘱女子。
“好,我记住了。”女子说着,从衣袖掏出一袋银子,“神医,请告诉我您的住所,来日我携重礼叩谢。”
“不用,不用。”柳亦素连连摆手,“别叫我神医,我姓柳,只是略懂医术而已。你赶紧带孩子回去,回去后吃些粥之类的吃食,容易消化的。”
女子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慢慢恢复了正常脸色,拉着孩子给柳亦素跪了跪。
也没再强塞银子,先带孩子回家,这次孩子定也是吓坏了。
待她回去再打听这位神医的住所,届时携全家上门叩谢,更为诚恳些。
女子带着孩子离开了,而人群还未散去,人们一脸敬佩地看向柳亦素。
苏元衍目光灼灼地看着人群中央的女子,心狠狠地跳了跳。
药铺掌柜急忙连请带拽将苏元衍夫妇请回铺中。
“夫人,不知有没意向来铺子坐诊?”
药铺一般都有大夫坐诊,大夫越有名望,上门的病患越多,药铺的生意也就越好。
无论是对药材的了解,还是刚才救小孩于危难中,无不显示眼前这位女子高超的医术。
柳亦素盯着掌柜不言语,她是在思考离开山水村来镇上的可能性。
“至于药材,你那有多少,我收多少。”掌柜以为柳亦素还在考虑药材的事,先给她吃颗定心丸。
这事有些仓促,她看了看一旁的苏元衍,还得跟他商量。
而且家里还有田地,房屋,得从长计议。
“掌柜的,还容我跟家人好好商议,晚些给你答复。”
掌柜虽想立马敲定,但也知需要时间了解和磨合,毕竟他们还没有合作过。
她要多加考虑,也属正常。
掌柜一脸虔诚地将夫妇两送出店铺。
“如果你有事,可以先回私塾,我自己在镇上逛逛。”柳亦素看着跟在她身旁的男子,有些不自在。
无论是在药铺还是刚才救人,估计都把自己暴露得差不多了。
只是眼前的男子眼里清明得就如她本就这个样子。
“亦素,私塾放塾假了,今日我随你一起回去。你想逛哪里,我陪你一起。”他望着身侧的女子,清冷的声音糅杂着丝丝欢喜,眼底有化不开的情愫。
两人真得就只是逛逛,对刚才发生的一切只字不提。
路过一间布坊,本想踏进去看一下的柳亦素,又缩回了脚。
“怎么?进去看看?给你和孩子们扯几尺布,做件新衣。”苏元衍拉着欲离开的女子,随后又从衣袖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了她。
“这是我平时去书院抄书的报酬,给你。”他以为柳亦素手上不够银两,捉襟见肘。
柳亦素没有丝毫犹豫,伸手拿了过来。
而后来到旁边的成衣铺,给孩子各选了一套成衣,花了两百文,本想给苏元衍也选一身,可掂了掂了手中的银子,还是下次吧。
“你也买一身。”苏元衍看柳亦素只给孩子买了新衣,未给自己选一件。
“不用了,下次再买。”尔后又看了一旁的苏元衍,“下次也给你买一件新衣。”
苏元衍想再多说些什么,奈何柳亦素拎着包好的衣裳走出了成衣铺。
街的尽头飘着“面”的旗子。
“我们去那吃碗面吧。”仰着头,两眼亮晶晶地望向身后的男人。
“好。”他站在她身后,垂眸,轻声道。
得到允许,她就像放学后奔向学校外小卖部时的学生,奔向面馆。
身后徐徐跟着她的苏元衍,露出宠溺的笑。
到了跟前,才发现,那不是面馆,只能算是一个摊。
店家是一个中年男人,褐色的肤色,双臂肌肉纹理明晰,立在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前,左手放面,右手捞面。
不到一分钟就将淡黄细细的面放置粗口大碗,而后放小勺猪肉,浇上一勺热汤,洒些葱花,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就做好了。
即使里面没有什么肉,但猪肉香混合面香,还有葱花的清香,在此刻,就是人间美味。
“苏先生来吃面了。”端面的是个少女,虽没有惊艳之姿,却也是充满活力的阳光少女。
“是,小兰姑娘,麻烦给我来一碗素面,一碗卤肉面。”
“这位是?”小兰疑惑又有些敌意地看向柳亦素。
柳亦素还沉浸在面香中。
“这是我的娘子。”听到“娘子”这个词,柳亦素微笑地点了点头。
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是小兰姑娘看苏元衍赤裸裸的爱意,还是让她避无可避。
山水村里还没听过纳妾的,镇上难道流行纳妾?
但苏元衍养得起吗?
像发泄着什么,柳亦素狠狠地咬断面条,大力地咀嚼着。
吃完面,那个小兰还对着苏元衍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柳亦素翻了个白眼,提脚离开。
“等我。”苏元衍跟了上来,“怎么了?不好吃吗?”
“挺好吃的。我去包子铺买几个包子回去给孩子们。”
买了包子,苏元衍回私塾拿上行李,随柳亦素一同等着王大哥的牛车。
两人像今日才认识般,干巴巴地并肩而站。
苏元衍率先打破了彼此的尴尬。
“这段时间,家里辛苦你了。”低沉的声音,如羽毛扫过心间,让柳亦素的心酥酥麻麻。
她是个声控,对这种低沉的男声无法抗拒。
侧看了看青竹般挺立的男子,墨香味隐隐地散开,粗衣乌发,眉目如画,棱角分明的脸,下颚线条流畅。
柳亦素紧了紧手中的包裹,脸上燃起莫名的灼热。
这是不是传说中生理上的喜欢。
甚至还不了解他的为人,就对他的身体和气味情不自禁地靠近。
“上车了!”王大哥驾着牛车,吼了一嗓子。
柳亦素匆匆转身。
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
下了牛车,两人还未踏进家门,就听见孩子们的哭声。
“娘!我们家没了!”
门外站着一个削瘦挺拔的身影,一件青蓝色长袍,已被洗得泛白,袖口已有些磨损。
宽肩窄腰,皮肤白皙,周身优雅沉稳的气质与这卧房格格不入,甚至与苏家格格不入。
“亦素。”他轻轻的嗓音,温润如水,低低地飘入她耳中,有一股莫名的缱绻。
还未等她反应,门外就响起了苏母急切的声音。
“衍儿啊,你总算回来了,你再不回来,就要见不到你娘了。”
苏元衍探究地看着屋内的人。
而柳亦素直视着他的目光,有些倔强。
苏元衍轻笑了声,转身去找苏母了。
“你的好媳妇就只知道躺床上偷懒,让她做个饭,她还拿扁担打你娘。
好吃懒做的呦,整个山水村找不到一个比她还凶狠的人了,竟然掀桌子,还拿菜刀威胁我和你爹。
你都不知道呦,那仗势就像我们是她的仇人一样。”
柳亦素倚在门前,看着院子里的苏母拉着苏元衍一阵苦大仇深地演着。
看起来好像真得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就这黑白颠倒,以假乱真的样子,让柳亦素都佩服至极。
不去演戏,都浪费了她的才能。
也许感觉到柳亦素的注视,她的夫君侧头看了她一眼,眸子里藏着一丝深沉的探究,还有一丝晦涩不明的笑意。
至少他没有一味相信苏母的话,没有对柳亦素抱于怒气。
柳亦素松了一口气,至少她名义上的夫君,不是她的对立面。
也许还可以拉到她的阵营,这样未来的谋划可以容易些。
“爹,娘不是偷懒,她是被大伯娘推倒在地,头撞到地上了,都出了好多血。”院子里的苏洛口齿清晰地为她娘伸冤呢。
爹回来了,祖母和大伯娘就不会欺负她们了。
“亦素,你过来。”清冷的声线,如风拂过琴弦,清冽中透着一些柔情。
柳亦素不疾不徐地迈步而去,立在苏元衍旁,只及他的肩。
四目以对,他那张清隽的脸在柳亦素眼前放大,眉眼极为好看,眼睫如鸦羽,根根分明。眸底黝黑,仿佛能将人吸进去。
这要是放在她那个时代,妥妥的爱豆体质。
再看看自己如今这身姿,实在是高攀得很呢。
微凉的手掌附在她的额头,手指削瘦而修长,骨节分明,白净的皮肤下隐约可见淡青色的血管。
“疼吗?”带着一丝水汽滋润过似的微哑,如一位疼爱娘子的夫君。
愣在一旁的柳亦素,呆滞地看着眼前的男人,仿佛被他蛊惑了般,“现在不疼了。”
果然男色误人,对她这个母胎单身狗来说,眼前的男人简直哪哪都长在她的心巴上。
疑惑地看着眼前的苏母,找不到一丝与她夫君相似之处。
再想想昨晚的苏父,依然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想不通。
“二弟,我再怎么撞也不会把你媳妇撞晕倒在地吧,就是她自己偷懒不干活,还抢承泽和承志的鸡蛋,咱村恐怕也找不到一个跟小辈抢吃食的长辈了吧。”苏大嫂也来到院子,站在苏母旁,阴阳怪气道。
“娘只是想我们也吃上鸡蛋。”一旁的苏洛为娘亲辩解。
“大嫂,亦素头上的伤口,还有那么大的一个肿包至今没有消,可不是轻轻一撞造成的吧。”他一字一字地启唇如浸入雪水般的冰冷。
“二弟这话说得,难不成我还故意大力把她撞晕了。”
“大嫂我没说你是故意的,我只是在阐述事实,亦素被你撞倒地摔破了头,就休息了一个中午,如今却被娘和你说偷懒不做饭。
至于鸡蛋,娘,我每月上交的银子,还不能让我的两个女儿吃一个鸡蛋吗?
为什么承泽和承志有鸡蛋,洛儿和清儿却没有。”
苏母一阵心虚,而后又像想到了什么,理直气壮地说,“之前是你媳妇说不用给这两个丫头吃鸡蛋的,吃了也是浪费,我才没给的。如今却怪起我来了。”
柳亦素一阵懵懵的状态,这原身是个怎么奇葩的存在,竟然跟苏母她们合伙欺负自己的女儿。
不管过去怎样,如今是她,她可不是那么拎不清的人。
“我之前就是被猪油蒙了心,这不,昨日被撞了头,脑子里的水也倒出来了,现在正常了。
往后,承泽和承志吃什么,我的洛儿和清儿就吃什么。”
她仿佛又想到什么,强装娇涩,又有些不确定地捏着一旁苏元衍的衣袖,“否则,夫君每月上交公中的银子就得留一部分给我,我可不想再拿着菜刀给孩子抢吃食了。”
苏元衍望着柳亦素,眼底荡漾着化不开的情绪,晦暗不明地看着拉着他衣袖的手,而后十分自然地握住了她的手。
他的手掌温热,热得柳亦素脸上燥热。
“我跟你爹还没死呢,你们就想着藏私房钱了,这家还要不要了。”苏母尖声刺破小夫妻俩的涟漪。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个个就只知道吃好的,家迟早被吃穷了。”
说着扭身转向火房,即使再不愿意,也得给那两个赔钱货孙女准备好吃食。
至少她二儿子在家的时候,得做好表面功夫,等老二去镇上了,她再好好收拾柳亦素。
对面的苏大嫂将眼前这对小夫妻的亲密看在眼里,这柳亦素真得是被她撞得换了一个人似的。
竟然当众与她二叔牵手,以往每每她二叔归家,柳亦素都离得远远的,别说牵手了,一个眼神都没有交流的。
如今竟然还恩爱起来了。
虽然心里各种膈应,但内心还是有一些羡慕,想想她的夫君苏元武,不仅长得跟苏元衍天差之别,脾性也云泥之别。
即使她为苏家诞下长子长孙,也依然得不到额外的柔情,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琐事对她大打出手。
村里的男人几乎都这样,只要没打出大问题,大家也就默认这是夫妻之间的小情趣。
可,她见过苏元衍是怎么对柳亦素的,即使柳亦素刚开始生得是女儿,却从未有过苛责,轻声细语,对两个女儿也温和教导。
有时候她在想,她跟婆婆如此看不惯柳亦素,甚至怂恿她与苏元衍和她的两个女儿疏离,是嫉妒苏元衍对柳亦素的好。
同是女人,柳亦素凭什么能得到夫君的另眼相看,一个孤儿,就只是因为长得好看些吗?
苏大嫂眼神像萃了毒般,死死盯着眼前的柳亦素,她不能忘记第一次见到柳亦素的惊艳和嫉妒。
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眸若春水,明净又娇憨。
如不是苏元武已成亲,苏元翔又还年幼,这门亲事也轮不到苏元衍。
那么好看的柳亦素,如今也成了一个比她还丑的村妇。
那么多年的地里劳务,吃食营养跟不上,柳亦素早就没了往日的惊艳。
只是黝黑皮肤也掩盖不了的精致五官,还是让苏大嫂一阵膈应,心里暗骂了一句“骚狐狸”。
也随苏母进了火房,今日苏元衍归家,她婆母定会做肉。
想着那肉味,苏大嫂的步伐又快了许多。
苏元衍一手牵着柳亦素,一手牵着苏洛,回房了。
他像变魔术般从宽大的袖口掏出几颗糖,塞给苏洛。
苏洛拿着糖,小心翼翼地看着娘,怕娘私下又要叫她将糖给堂哥。
柳亦素剥开糖纸,直接将糖塞进苏洛的嘴里,“剩下的你拿去跟妹妹一起吃。”
苏洛兴奋地跳起来,还给柳亦素塞了两颗,“娘也吃,可甜了。娘也给爹剥一个。”
说着跑出去了,去找妹妹苏清了。
苏元衍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柳亦素,一个荒诞的念头涌向心头,而后他又自己摇了摇头。
“娘,你让我们滚出苏家,这是要跟我们二房分家吗?”
柳亦素施施然转过身,掩饰住狂喜的心。
“你这小蹄子,想分家,拆散苏家,苏家要休了你!”
怎么可能让老二家这窝摇钱树分出去,老三还没成亲,还指望老二家给他赚聘礼钱。
有了老二在镇上当私塾先生,老二媳妇在家下地做家务,再将老二家的两个丫头送到镇上大户人家做丫鬟,老二家四口人每月的月钱都够苏家过得很滋润了。
想分家,除非她死了!
宁愿休了她。
柳亦素愣了一下,这个朝代父母还真得可以为儿子休妻。
休妻也不能是现在,她现在还不知能不能将洛儿和清儿带走,按目前的情况,被净身出户的可能性最大。
以前她可做不出泼妇坐地的事,可如今,放下所谓的素质,摆烂得让人乳腺都通了。
“山水村的父老乡亲啊!你们睁大眼睛看看啊,这朗朗乾坤还有没有天理了。
我柳亦素嫁到苏家,没要一分钱彩礼,日日下地,回家伺候公婆,养育了两个闺女两个儿子,从未踏错过半步。
即使是官家,也指不出我一丝错处。
如今,就因为我下地回来做饭慢了半步,我闺女给我留了一根番薯,就要休了我,这不是逼我去死吗?”
柳亦素又一顿猛虎操作,呼天抢地把地上的土都拍得飞扬起来。
山水村的村民还是淳朴的,原身这几年闷头干活,不争不抢,深入人心。
就为了一根番薯替儿子休了儿媳妇,这恶婆婆的名声如果传出去,别说苏家,就是整个山水村的名声也会被苏母败坏。
以后,还有谁家的闺女敢嫁入山水村。
娶亲可是村里每户人家的大事,谁也不愿被拖累。
“丁三娘,你这婆婆也太恶毒了,阿素这么多年为你们苏家里外操劳,村里的人都看得见。
女德的七出,她可一出都没犯过。如今你趁苏二不在家,就休了他的媳妇。
无缘无故将嫁入苏家七年的媳妇休掉,你这婆婆好大的威风啊。
以后还有谁敢嫁入苏家,你家老三还要不要娶亲了,还有你那两个半大的孙子。
就算你们苏家子孙未来要打光棍,我们家的子孙还要娶亲生子。
可别你一个坏婆婆毁了我们整个山水村的声誉!”篱笆外的村长夫人怒怼苏母。
她家的长孙正是议亲的年龄,可不想被耽误了。
她话音刚落,周围站着的婆婆婶婶顿时一阵附和,谁家以后也要娶亲,谁也会成为婆婆,谁都曾是儿媳妇。
看得是苏家的闹剧,何曾不是自己家的呢。
柳亦素看着跟她站在统一战线的人,心里松了一口气。
“你们囔什么囔,这是我们家的事,别咸吃萝卜淡操心。”
“丁三娘,这可不是你们一家的事,山水村本就是苏姓家族,有你这个恶婆婆名声传出去了,我们其他苏氏家,还要不要脸面了。”
“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
“还休儿媳妇,我看让苏大爷把她休了才是真!”
......
“我又不是真得要休了柳亦素。”苏母看着怒气冲冲的众人,有些气短地辩解道。
这个儿媳妇能顶一个男人劳力,还吃得少,任劳任怨。
她只是想吓唬柳亦素一下,好拿捏。
谁曾想,平时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人,今天像发癫一样,跟哭丧般又吼又闹的。
“哎呀,苏大爷和元武回来了。你们再不回来,你们家就要被丁三娘作没了。”
苏青阳是在村里辈分较高的,所以村里人都叫他苏大爷,如今也不到五十。
苏父进院子后,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苏母。
平时苏母怎么对老二家的,他都不会吭声,反正对他来说,地种好,回到家有热饭吃,家里不缺粮,别闹出不好的事,让人戳脊梁骨。
家里的事,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如今闹得沸沸扬扬,他的脸面都快被苏母扔在地上踩了。
“还不快进屋做饭,都在院子里干什么,给人看笑话!”苏父平时不怎么说话,但全家人还是以他为一家之主的。
苏母和苏大嫂,一声不吭地进了屋子。
柳亦素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牵着两个女儿回房了。
“娘,我去火房帮忙烧火。”
看着娘带她们进屋,没去火房,苏洛主动提出要去烧火了。
平时都是娘烧饭,今日娘受伤了,她要更主动干多些,否则晚上娘三都没东西吃。
她跟妹妹可以忍忍,反正平时也是挨饿。
但娘今天流了那么多血,一定要补补的。
柳亦素看着懂事的苏洛,心里一阵心酸,她也只是个六岁的小女孩。
换她那个时代,才上小学一年级。
可眼前的小女孩,身体瘦小,面黄肌瘦,懂事得竟让她感觉出一丝沧桑感。
她拉住苏洛,“不用去,等下她们做好饭,我们直接过去吃就好了。”
“可是,祖母不会给我们分食的。”
“我们不用她们分,自己上手,丰衣足食。”
她安抚好俩姐妹,让她们在房里休息。
自己出门看看。
火房上的烟囱飘起阵阵烟雾,想必苏母和苏大嫂在做饭了。
一侧是鸡舍,有十只的鸡,鸡舍的屋顶都比她房上的屋顶要好得多,至少不漏光,也不会漏雨。
屋子中间是厅堂,平时会客和吃饭的地方。
厅堂两侧三间敞亮的卧房,一间苏父苏母,一间苏元武一家,一间苏元翔,只有她一家是的卧房是挨着鸡舍,杂物房改建的。
不一会,厅堂里就飘出了香气,除了她们母女三人,其他人都已坐在厅堂的四方桌上。
苏洛和苏清站在房门口,望向厅堂,一脸的羡慕,还不自觉咽了咽口水。
一整日她们只吃了半个黑馍馍了,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
但她们也不敢踏入厅堂,只能远远地看着。
柳亦素从火房拿着一把菜刀,领着两个闺女,直奔厅堂。
隔日,王大哥赶着牛车,带着苏元衍去镇上了。
柳亦素带着四个孩子留在家里。
“洛儿,清儿,你们在家看着弟弟,娘在院子外种些菜。”
跟孩子们交代好后,柳亦素就拿着锄头来到房屋侧面的小块荒地。
她也是跟随着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的,干农活也是相当的熟练。
不到一个时辰就将地锄好了。
撒上青瓜、丝瓜、豆角、茄子、小白菜的种子,还在边缘插上番薯叶。
浇上水,已近中午。
背着锄头回家。
正午的太阳,白花花的。
门前的阴凉处,三个孩子蹲在地上玩着,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玩蚂蚁。
“娘,你回来了。”苏清拍了拍身上的泥土,亲昵地靠近柳亦素。
“娘,娘。”双胞胎也仰起头看向柳亦素。
“姐姐呢。”
“姐姐在火房做饭。”
“你看着弟弟,娘进去做饭。”
交代好苏清,柳亦素去了火房。
只见不及灶台高的女孩,垫着脚将切好的番薯放进锅里。
锅里冒出的热气将女孩的脸熏得通红。
“洛儿,让娘来。”
“娘回来啦。我煮了番薯粥,还蒸了鸡蛋羹,给弟弟们吃。”
“洛儿和清儿也吃,娘也吃。”说着,从篮子里拿多三个鸡蛋出来。
切了些萝卜干,做了个萝卜干煎蛋,香得门外的三小只也进了屋。
“娘,做了什么好吃的,好香啊!”
“萝卜干煎蛋,清儿收拾下餐桌,将碗筷拿出去,我们很快就开饭。”
双胞胎也跟着苏清将碗筷摆好。
一人一碗满满的番薯粥,双胞胎的碗里粥多番薯少,他们还小,还不能吃太多的番薯。
桌上一碟萝卜干煎蛋,还有一碗鸡蛋羹。
双胞胎津津有味地吃着粥,才三岁的孩子,自己已能熟练吃饭。
柳亦素将那碗鸡蛋羹平均分给四个孩子,孩子都小,都需要补充营养。
中午,她带着孩子们午睡了会。
醒来后,交代好两个丫头看着家和弟弟,便拿着镰刀去了屋后的山上。
昨日就看见屋后有一片竹林。
砍下几十根细竹子,削掉枝叶,捆成一捆。
忙完这一切已是傍晚。
柳亦素靠在一棵竹子旁,稍作休息。
橙黄色的夕阳洒落在竹间,微风吹荡着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短短时日,柳亦素已完全适应了这个身份,忙得已没有时间去思索还能不能回去,未来会如何。
当一个人要为生存拼尽全力时,压根没有精力去关注除了活下去以外的事。
柳亦素做了几个简易的陷阱,放置在竹林附近,过几日来看看有没有小收获。
在放置陷阱时,意外发现一窝的菌子。
扯了菌子,背起竹子,回家去了。
还未到家,就远远看见小小的身影向她奔来。
“娘,娘!”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孩子们都奔向她。
她将菌子交给苏洛,领着孩子们来到上午刚开荒好的地,几人合力将竹子插在菜地的四周。
这样能防止动物糟蹋菜地,待菜苗长出藤来,再砍些竹子插在菜苗旁,好让豆角、青瓜这些蔬菜开花结果。
领着四个孩子回了屋。
短短一日,双胞胎却仿佛懂事许多,也不需要姐姐看着陪着,自己会在厅堂里乖乖地呆着。
外头已是黄昏。
趁着柔和的光线,很快就将晚饭做好了。
一碗鲜美的菌子汤,还有番薯饭。
吃过晚饭,柳亦素带着孩子们在门前玩耍,刚好碰上回村的王大哥。
“亦素,我按你给的方子,将药抓好了。”王大哥扬了扬手中的药材。
“回去坚持吃七天,应该会有好转。”
“好,我现在就回去给你嫂子煎药去。”高大的身影默在那个低低的门槛里。
夜幕悄然降临,村里的灯光星星点点亮起,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孩子们洗漱后,母子五人躺在仅有的一张床上,柳亦素给孩子们讲着故事。
“娘,天上真得有神仙吗?”
“娘,我们屋后的山上有会七十二变的猴子吗?”
“娘,佛经是什么?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取?”
“娘,我怕,要抱抱。”
......
一边搂着进儿,一边搂着修儿,洛儿和清儿挨在双胞胎的旁边。
随着阵阵夜风吹来,在离奇的神话故事里,孩子们的呼吸变得悠长。
轻拍着孩子的背,柳亦素也沉入梦乡。
日复一日,播下的菜籽长出了苗,鸡舍也有了雏形。
从苏母那分到的四只鸡,当日搬到这里吃了一只,还有三只,孩子们每日去地里挖蚯蚓,拿回家喂鸡,喂得胖胖的。
每日都能下三颗蛋。
柳亦素托王大哥从镇上又买了几只小鸡,放在一起养。
这些鸡是四个孩子负责养着。
吃了将近两周的药,王大嫂的身子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血色。
俩口子对柳亦素是千谢万谢。
“亦素,如果不是你,我还不知要被这病拖成什么样,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王大嫂如今不仅能出门,还能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如今甚至能下地了。
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简单的几副药,竟然能将她数年的顽疾治好。
“你身体好了就好,再调养些日子,就可以跟王大哥要个孩子了。”
王大嫂连连感激。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两个双胞胎的身子也强壮了许多。
还能帮两个姐姐做些家务活。
从苏家分得两亩地,分之前已种上了稻苗,如今也是一片绿油油。
隔三岔五,柳亦素都要去田里看看禾苗的情况,盘算着再两个月就得收割了。
虽也忙个不停,但是柳亦素比苏家吃得好睡得好。
且每晚用白术、白芍、白茯苓、白芷等做得面膜敷脸,皮肤也白上许多。
如今的柳亦素已有当初初入山水村的俊俏模样,还添了一份女人的娇媚。
随着王大嫂的身体痊愈。
一日,“叮”的一声“宿主,十个积分已到账,请及时查收。”
柳亦素查看了类似某东的页面,显示得都是十积分以内能购买的物品,如100升的大米,200斤的土豆,500个鸡蛋......
也能将积分分开购买。
为了试一下真假,柳亦素用一积分买了10升米,一积分买了20斤土豆,一积分买了50个鸡蛋。
点击购买,这些物品就如变戏法般来到她面前。
而个人积分那显示七积分。
三个积分就能买到那么多食物,柳亦素感觉未来的生活可以相当豪横了。
只是,如何才能救治更多的人,如何才能让别人相信她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