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由网络作家“秋光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牛头村住的大多数人都姓刘,大家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亲戚关系,但这几个人都是里正自己的亲属。“里正叔,村里没有别人愿意尝试吗?您把自己一大家子人都叫来,万一失败,庄稼有损怎么办?”这些人不是里正亲叔伯就是侄子的。“没事,我三个儿子都在县里有事做,万一这一年收成败了,有儿子的工钱,咱们一家人也饿不死。”里正乐呵呵的。这是一个很团结的人家,春琼心道。“好。其实这种堆肥方法也很简单,大家把麦秆、玉米杆等秸秆切成小段,跟动物粪便混合在一起,浇上大粪,再拌上黑土,用稀泥密封发酵。你们先准备这些东西,之后我告诉你们混合比例。”这是传统的秸秆堆肥方法,前世农村家家户户每年都做。“对了,家里的头发、鸡鸭羽毛、鱼内脏、鸡蛋壳、骨头这些,也不要直接扔了,这...
《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精彩片段
牛头村住的大多数人都姓刘,大家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亲戚关系,但这几个人都是里正自己的亲属。
“里正叔,村里没有别人愿意尝试吗?您把自己一大家子人都叫来,万一失败,庄稼有损怎么办?”这些人不是里正亲叔伯就是侄子的。
“没事,我三个儿子都在县里有事做,万一这一年收成败了,有儿子的工钱,咱们一家人也饿不死。”里正乐呵呵的。
这是一个很团结的人家,春琼心道。
“好。其实这种堆肥方法也很简单,大家把麦秆、玉米杆等秸秆切成小段,跟动物粪便混合在一起,浇上大粪,再拌上黑土,用稀泥密封发酵。你们先准备这些东西,之后我告诉你们混合比例。”
这是传统的秸秆堆肥方法,前世农村家家户户每年都做。
“对了,家里的头发、鸡鸭羽毛、鱼内脏、鸡蛋壳、骨头这些,也不要直接扔了,这些也可以制作成肥料的。你们先收集着,之后我一起教诸位。”
“姑娘,这些都是村里常见的,我们马上就能准备好。那我们去忙了。”里正听完春琼的话,松一口气,不需要采买材料就好。
“好。”
这个里正行动力挺强,不到两天时间,就来找春琼。春琼跟着到他们准备好的地方,看到就连秸秆都切成几寸的小段了。
急剧缺人的春琼现在看到人才就两眼泛光,可惜里正年纪有点大了,不知道里正家里的儿子跟他像不像,他几个儿子常年在外,春琼接触不多,没有留意各自性情本事。
“用这个筐装,按照八筐秸秆,一筐黑土,两筐泥土,一桶粪便的比例混合拌匀,湿度到能捏成团。”春琼挽起袖子,一一讲解,示范,亲眼看着一家家将各自的肥料做完,用稀泥密封,“现在这个天气,密封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把上面的稀泥敲开,翻堆一次,再重新密封半个月就好了。这种肥料可以作为粮食蔬菜追肥或者种植前的底肥。”
春琼又指着旁边堆着的各种骨头、鱼内脏、鸡蛋壳,继续道,“咱们县距离汉江近,大家鱼都吃挺多哈。”这些东西堆在一起,说实话有点恶心。
忍着恶心,“骨头、内脏的油脂有用热水洗掉,然后骨头要砸碎,之后这些东西混在一起装在缸里加水发酵,待溶液变成黑色的就算发酵完成,溶液兑水浇灌粮食蔬菜,残渣可作为底肥。”
讲完这些,春琼又提醒,“诸位,黑土是很好的材料,但是山里黑土有限,大家不要取用过度。”
山里的树木也要生长,不能过分破坏生态。
今年主要的试验是玉米,春琼提醒他们施肥的季节,“六月初肥料即成,诸位可用于给玉米苗施肥,每株半碗的量,等拔节和抽穗的时候再施肥一次。大家按我说的操作,待秋收可看到成效。”
“我们知道了,杨姑娘放心,我们定会按照姑娘教的步骤进行。这几天辛苦杨姑娘了。”里正带着众人恭恭敬敬对春琼一揖到底。
“大家客气了,不必多礼。”春琼侧身躲开。
里正抬起头,此时正是太阳升起的时候,春琼一身素衣,身姿笔直地站在阳光里,一派从容淡定,明明身材娇小,却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里正躁动的心,忽然安定下来。
教学结束,春琼不再待在地里准备回庄子,里正叫住她,“杨姑娘,你婶子在家准备饭菜,晌午请姑娘和杨大爷、大江弟来家里吃顿便饭。”
春琼娘仨在庄子里住了七天后,杨县令终于来到了牛头村跟妻女团聚了。
牛头村不大,只有三十来户人家,杨县令很快巡查完毕,结束后就往自家庄子赶,林木一早就去村口跟杨县令汇合,杨县令巡查的时候,他在身边伺候,这会儿边赶车,边跟杨县令汇报杨家庄子情况。
“夫人、大姑娘和二姑娘在庄子住的都挺好的,前几天还去爬了牛头山。大姑娘在书上学了种新的苞谷种植方法,她将咱家的地一分为二,一半留着用新方法种,一半刘伯已经安排种完。”
“新的方法?就是用你送过来的那种农具?”一听闺女发现了新的种植方法,杨县令瞬间精神了,听铁匠说搞了个新农具,怎么还有新的种植方法?
“是的,就是种子不先种在地里,属下说不清楚,您一会儿问大姑娘。”
“那快点。”杨县令有点等不及了。
“……”倒也不在乎这一会儿功夫啊老爷,林木暗自吐槽,催促马儿走快点。
……
“琼儿,听说你发现了一个新种植方法,快跟爹说说是什么方法!”春琼正在育苗池看苗,大老远听到她爹的声音。
她从大棚里伸出脑袋,拍了拍脑袋上的灰,站起身,她爹已经在跟前了。看到春琼的动作,也趴到地上,伸着脑袋往棚子里看。
“哟,这么暖和!”杨县令一边看一边问,“闺女,这就是那新方法吗?”
春琼把老爹扶起来,拍掉他膝盖和脑袋上的的灰,“爹,您忙完了?”
“忙完了,在庄子住一晚,明天咱们就一起回县里。”杨县令把闺女脸上的泥擦掉,催促春琼,“快跟爹说说这种种植方法。”
春琼抿嘴笑,就知道她爹等不及,“这是移栽技术。就是不直接把种子撒在地里,而是提前育种,然后载苗。这种方法成活率比较高,也比较节省种子。您刚才看到了吧,棚子里一眼望去都是绿芽,眼前所见,没看到没出芽的。并且,一个育苗钵,只需放一颗种子。”
最近天气好,温度高,四五天时间大棚里的苗都出来了。
“一颗种子就有一株苗?”有着多年春耕巡查经验的杨县令惊呆了,“出苗率这么高?村民播种,一个坑可是要放三到六颗种子的!”
就这都不能保证每个坑里的种子都能长出来,中间断断续续还要补种两三次。
春琼笑着点头,她知道呀,所以才把这个方法拿出来。
杨县令激动地围着春琼转圈,这方法一旦推广开来,一年得节省多少粮种下来,这些粮种又能开多少荒地!不仅如此,百姓也能省了一大笔买种子的钱!
杨县令竟然没有怀疑春琼的话。
春琼没说的是,这种种植方法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呢!
“爹,这种方法确实节省粮种,成活率也高,但是呢,成本也高。您看这上面盖的,可是现今市面最好的油纸,一版得好几两银子呢!普通村民可用不起。咱们家今年先试种一季,到秋天收了再看情况。”
她怕她爹心急老早跟上面汇报了。
春琼要的可不仅仅是省点种子的结果,一切等秋收之后。
杨县令这才注意到棚子上的油纸,确实又薄又清透,关键是还结实,好几天了都没破损。
这年代油纸多用于富户糊窗户,不是一般家庭用的起的。
杨县令激动的心,慢慢冷静下来。
“好,爹知道了。琼儿,你尽管试,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跟爹说,爹来想办法。”
“好。正好爹见多识广,您帮我想想,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这油纸还便宜?”
来到这时代十二年,除了刚出生那会儿,随着杨县令赴任从青阳到郧乡,从来没出过郧乡县,对这时代的了解,全部来自县令书房的书中。
所以她不知道这时代是否有琉璃和云母,甚至玻璃。
杨县令低眉深思,“我让人去找。”
“好。”
一家人难得团聚,晚上春琼和她娘一起下厨,整了顿丰盛的晚餐。
等杨县令下了第一筷,丽清迫不及待夹了一块蘑菇放到她爹碗里,“爹,您快尝尝这个小鸡炖蘑菇,蘑菇可是我在山里发现的,我和姐姐还有娘一起采回来的,鸡是林木哥猎的。”一副求夸奖的模样。
“嗯,我闺女真厉害,连蘑菇都认识。”
杨县令配合地夸着闺女,又给夫人、两个闺女和自家大哥每人夹一筷子菜。
“这有什么难的?姐姐最喜欢吃蘑菇炖小鸡,人家从小吃到大,还能不认识?”
丽清一脸傲娇。
一家五口,你给我夹筷子菜,我给你添碗汤,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待所有人放下筷子,杨县令咳了一声,收起脸上的笑,说道,“我的任期考评出来了,只得了个中。”
虽然李家来退亲时,杨县令就有猜测自己不会升迁调任,但等真正拿到考评结果,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他自问在任上一直兢兢业业,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个中。
“爹,吏部考评一向只关注税收和粮食。虽然这几年您一直鼓励百姓多开荒,但这里人少,一年下来开的荒跟人家大县还是没法比的,短期内肯定看不到效果。连任也挺好,咱继续鼓励开荒,地多了粮食产量总会上来的。然后再想办法吸引一些商户和外来人,有人来了就会有税收。”
杨春琼安慰杨县令,搞地方经济,没个大几年是看不到成效的。
“夫君,春琼说的对,调任没那么容易的,咱们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不要被李家影响了。你之前不是也有预估,肯定还是连任吗?”
杨夫人也安慰夫君,要不是该死的李家背信弃义,她都要想一直呆在这里。
这里民风淳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非常适合定居。
“爹,您不要伤心,清儿的字,您不也才给中嘛?我都不伤心,继续练就是了。”杨丽清扑在父亲肩膀上,一张肉脸凑到她爹前面,“呐,脸给您捏捏,不伤心了啊。”
“两个“中”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存在吗?”杨春琼有点手痒痒,也想捏这肉乎乎的脸。
“反正都是“中”嘛,计较那么多干嘛?”丽清撇嘴,对着姐姐扮鬼脸。
“好,不伤心。明天咱们都回县里,爹继续加油干!”被妻女安慰着,杨县令忽然的矫情脆弱一点点消失。不管在哪里,娇妻女儿都在身边,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
“爹,娘,明天你们带着妹妹先回,我要等苞谷苗移栽后再回。第一次弄这个,要守着才放心。”这可是家里目前的大事,不能三心二意,万一出问题,岂不是半途而废了。
“我也不走,要留下陪姐姐。”丽清一听姐姐要留下,立刻不想走了。
“也好,有你们大伯在,你们姐妹都留在庄子上也行。”杨县令知道自己大哥肯定不会回去,都没问他,正好闺女要留下,都交给大哥了。
“等回去了我把柳儿给你们送来。”杨夫人摸了摸两个闺女有些粗糙了的小手,心疼极了,“不要太辛苦了。娘这次回去,再买一些丫头小厮,咱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没有那么穷,用几个丫头小厮还是用的起的。”
不能让她好好的闺女真变成农女了。
“是啊,闺女,凡事不要亲力亲为,庄子里这么多人呢!” 杨县令也嘱咐闺女。
“我知道啦,爹娘你们放心吧,你闺女什么懒散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会累着亏着自己!对了爹,您把林木哥给我留两天,有点事需要他帮忙。”杨春琼忽然想起一件事。
“行。”
大周顺德十一年春,三月十九,谷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江北路均州府郧乡县县衙后院女眷居住的小书房,一十二岁的少女正伏于案前描摹一幅秋日登高图,此女正是县令长女杨春琼。
“姑娘,姑娘……李公子家里来人了。”小丫头柳儿兴奋的声音大老远传来,“定是李副尉在京城被派官了,来给老爷、夫人和姑娘报信儿的,来人如今正在夫人院里,不知道李大人会被派什么官儿?”
室内的杨春琼专注于手上的画,没有被耳边的声音打扰。
“唉呀,姑娘,您怎么又在描这登高图,这不是您之前一百文在旧书摊淘的吗?难道是哪家的名作?”柳儿进门看到桌上铺开的画就开始吐槽。
直到落下最后一笔,杨春琼才一边收笔一边回着小丫头,“都说这幅画有灵气,多临摹几遍,说不定也能蹭点灵气。”
“我看您画的比那幅还好呢,山脚下的菊花比那幅可逼真多了。”柳儿凑近桌面的两幅画,一本正经的比较并点评。
“赵师爷说,就是因为过于逼真,才显得匠气。”书画讲求意境,杨春琼一直觉得自己缺乏艺术细胞,师爷他们说的意境她感受不到,不过学画纯粹是自己兴趣爱好,并没有指望能成为大家,所以她也不太在意结果,“对了,你刚说谁来了?李家?”
“是啊姑娘,李夫人身边的黄嬷嬷亲自来了。想当初李家跟我们杨家一样,在这小县城里一呆就是九年,奴婢本来没想过有一天能走出这里,没想到李大人能直接调入京城,简直一飞冲天了!”小丫头小嘴儿叭叭不停歇,看的出来,兴奋极了。
杨春琼抿嘴笑,一飞冲天倒不至于,但确实算从此改换了门庭。地方官和京官之间即便同样的官职,也有地方比京官低半级的说法。
柳儿口中的李公子正是春琼县令爹两年前给她定的未来夫君,而李副尉是李公子父亲,杨县令这几年的同僚李章,在此地驻军中任正七品副尉。
偏僻的小县城,就像被朝廷忘了似的,本该三年一换的官员也大多会连任好多年。就像自家县令爹,在此地任县丞也是一干就是六年,好在前任县令有家族运作,在三年前调离此地。而她爹得以捡漏,直接原地升为县令。
李副尉比她爹更惨,本也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仗后论功行赏,得了正七品副尉官职,从戍边军调为地方驻军,一干就是十来年。
好多年没换过驻地,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要呆在这里了,没想到去年年底机缘巧合之下救了京里路过的贵人,这就被贵人提携调入了京城。好不容易从这个偏远小县城走出去,他们直接卖了这里的房屋产业,都跟着搬去了京城。
算了算,从离开到现在也两个多月了,也该在京城安顿好了。而杨家作为未来的亲家,确实该报个信,只是,报个信而已需要李夫人身边的陪嫁嬷嬷专门跑一趟?是不是过于正式了?
春琼暗自嘀咕。
“听说京城可繁华了,大姑娘,您想去京城吗?”柳儿一边帮春琼收拾笔墨,一边问。
京城?怎么会不向往?那可是这个时代最最繁华的地方呀!难道自己这一世还能靠嫁人定居京城?
京城耶,就连生在五星红旗照耀下的上一世,都没能去到那里,大学毕业奋斗近十年,也只能在一个三线城市买了房。京城,还是不敢想啊!至于嫁入京城,自认为软硬条件都一般,更是从来没考虑过。
想想上一世就悲催,辛辛苦苦买的房,装修入住没多久,竟然过劳死,再睁开眼,就变成了一个历史不知道拐弯到哪里的朝代的嗷嗷待哺小婴儿。
房子都还没享受过呢!不过也算是给父母亲留了个遗产,希望他们不管是自己住还是卖了,都能好好的。
不知不觉,已经十二年了,或许是上辈子过劳死的后遗症,这十二年来,她是彻底躺平了。杨家人口简单,虽不富裕,但也吃得饱穿得暖,她作为姑娘家,不必为前程担忧,为生计奔波,只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跟着父亲空闲时读读书写写字,十足十的米虫一个。
这一世的爹娘也开明,两个姑娘都娇宠着。好在自己对书画感兴趣,认真学了几年,否则怕不是已变成草包一个了。
“知道李大人派了什么官吗?”杨春琼收起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
“还不知道。奴婢听门房的人说李家来人了,就匆忙跑来跟姑娘报信了,没来得及打听。”小丫头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
杨春琼被小丫头呆萌的小表情萌到了,摸摸她头上的软毛,“走吧,咱们去娘亲那瞧瞧。”
整个县衙后院不大,分东西两院,东院为县令一家居住,西院师爷一家居住。中间一个小小的花园隔开。
很快就到县令夫人房中,正要行礼,才发现院中气氛不对,杨夫人王氏一脸怒气,下首坐着的婆子也寒着脸,这个婆子正是李夫人身边的黄嬷嬷。
“娘,您怎么了?”来不及行礼,春琼急走几步到杨夫人身边。
“琼儿来了。娘没事。”杨夫人拍了拍春琼手臂,“去看看你妹妹练字练的如何了。”
娘这是在支开她。
“大姑娘不急着走,正好听奴婢将事情解释清楚。”不待春琼反应,黄嬷嬷起身,出声阻止,“并且,正好姑娘在此,也方便将当初的信物归还。”
“黄嬷嬷!”娘亲怒道,“退亲之事,自有我和孩子她爹处理,她一个小姑娘,留下做什么?柳儿,去看看,老爷怎么还没回来?”
信物?退亲?春琼这才看到,娘亲手边的桌子上,正放着一枚眼熟的玉佩,可不是眼熟嘛,另一个一模一样的就在她妆匣里。
得,还以为这辈子走了狗屎运,不用自己费心就能解决婚姻大事,顺便能实现上嫁入京城的幻想呢!果然,这种靠别人的想法不靠谱!
只是不知这退婚的理由是什么?
杨县令黑着脸进门,显然已从柳儿口中得知发生了何事。
“怎么,他李章刚攀上贵人,这就看不上我杨家小门小户了?”
“大人说笑了,您跟我家老爷同僚多年,一起同甘共苦,我家老爷一直当您是兄弟,无论身份怎么变,这情分是不会变的。老爷和夫人最终决定退婚,实在是经过深思熟虑过了的。您家只有两位姑娘,而大姑娘作为长女,承担着堂前尽孝赡养亲老的责任的。而此去京城,相隔千里,大姑娘若如约出嫁京城,则离父母双亲十万八千里, 必不能时常侍奉父母跟前。而我家少爷如今已入禁军,承担守卫京城和圣上之责,也无法离开京城,实在是忠义两难全啊!还望大人、夫人和大姑娘体恤!”黄嬷嬷“咚”地跪下,一副声泪俱下的模样。
这婆子好伶俐的一张嘴!
“府城太远,现在我们根基太浅,不适合去。我还是想先在郧乡县开起来,到时候换个口味试试。”春琼对花椒很有信心,并且如今的初衷是,自己赚钱的同时,给郧乡县增加税收,去府城开铺子,对郧乡县帮助不大。
“琼儿,府城开酒楼,爹可以给你找人的。”杨县令想说,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但想要在府城开个酒楼,这点人脉还是有的。
他想着春琼最近一个多月忙碌的模样,杨县令想给闺女帮帮忙,让她少点压力。
“爹,不急,现在咱也没银子,府城的铺子可不像咱们县几百两银子就能拿下,没个几千两就不必考虑。”
“……”杨县令闭嘴了,全家上下估计就他最穷了,这忙他帮不上,“那爹能做些什么?”
春琼想了想,“您有时间多去牛头村转转。”
“嗯?牛头村怎么了?”杨县令疑惑,“你的包谷苗长得咋样了?”
“长得挺好啊,就是让您去看包谷苗的。”若以后能推广开,作为推广人不能一问三不知吧?
“行。我这两天就去。”杨县令其实一直关注着移栽玉米的生长情况,他和春琼都忙,就让自己大哥在庄子上守着,万一出现状况能及时发现。“闺女,事情咱一件件来,不着急。最近没啥事多休息休息,看你最近都瘦了。”
“知道啦。爹,您去忙吧。”春琼无奈,她好不容易不躺了,怎么一个个的都怕她累着,她又不是泥捏的,那么容易累坏?
从杨县令书房出来,春琼搬个小板凳,坐在自己院子里树荫下,一边给之前晾晒的椴木打孔,一边看院子另一头丽清扎马步,杜师傅双手抱胸靠在月洞门下打盹。
春琼力气小,凿一个孔需要费不少力气,凿不了几下手便酸的抬不起来,动作也越来越慢。
春琼习惯性的叫林木,“林木哥,过来帮忙。”
好半天没人回复,春琼才想起来,林木已经出发去别的县城给她找人去了。
“姐,要不我来给你帮忙?”面色通红双腿打颤的丽清眼神扫了一眼月洞门下闭着眼的师父,试探性开口。
低头苦干的春琼没有注意到妹妹求救的眼神,“算了,你比我力气还小,帮不上多少忙。”
“哦,好吧。”没能逃脱扎马步的丽清失望的瘪瘪嘴,继续坚持。
姐妹俩一个双手发力凿木头,一个双腿发力扎马步,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我来吧。”一直闭目养神的杜师傅终于看不下去了,穿过月洞门走进院子,来到春琼面前。
县衙后院太小,主院人来人往不方便,丽清在自己与姐姐的院子扎马步,杜师傅为了避嫌,一般不进院子,就在月洞门口盯着徒弟。
“麻烦杜师傅了。”春琼巴不得有人帮忙,惊喜地赶紧起身让开位置,她跟这位高手不熟悉,不敢主动开口请求帮助,没想到高冷的高手自己主动来帮忙了。
“要打多深的孔?”
杜师傅看她钻了半天孔,孔的大小一眼可见,深度还不确定。
“两寸就可以了。”
春琼看他拿着凿子,一锤子下去,一个孔已成。春琼惊叹,真不愧是高手啊!力道又准,速度又快。
春琼进屋喝杯茶的功夫,杜师傅就干出了她费劲巴拉老半天的量。
有人帮着凿孔,春琼也不闲着,拿出之前在庄子上做的菌种和黄土,先将黄土兑水拌成泥浆,之后将菌种块塞进打好的孔里,用泥浆封上。
被马车一路晃悠着回到客栈,不待车停稳,春琼跌跌撞撞三两步跳下马车,冲进房间对着脸盆一顿猛吐。
杨大伯和林木追到房间门口,听着里面的呕吐声,手足无措。
“琼琼,你怎么样?”
杨大伯急得团团转,又不知道怎么办。
林木也焦急地在门口来回走动,忽然想起什么又往外跑,不多时,端着一个茶壶回来,身后跟着的小二端着热水。
等春琼不再吐了,林木将热水和茶壶送进房间,“姑娘,这是金桔柠檬水,我想起来以前老爷刚上任的时候,去验尸房也会吐,后来发现喝金桔柠檬水能止吐,您也试试。”
春琼漱了口,接过柠檬水连着喝了两大杯,才舒服了些。
心里再次对不靠谱的赵公子一顿吐槽,早说要去停尸间,还要触碰尸体,她好提前准备啊!
这边春琼吐槽着赵公子,府衙忙完回到后院的赵知府也在聊春琼。
“群儿,可打听到那杨姑娘的师承了?”见过杨春琼的画技后,赵知府就琢磨开了,这画技隐于民间过于浪费,若能运用于官府办案,将对官府捉拿疑犯,寻找失踪人员有大益处。
但杨春琼就一十来岁的小姑娘,赵知府想着跟官府合作还是找她师傅比较好,所以让儿子打听她师承。
赵知府哪里知道春琼根本没有师父。
赵公子尴尬的咳嗽几声,还是告诉父亲没有打听出来,“那姑娘根本就不想搭理我,她大伯一问三不知,那个护卫也跟个木头似的,问啥都说不知道。”
“哈哈……你把人家小姑娘骗来验尸,人家没当场骂你,撂挑子不干就不错了,还想人家给你好脸色?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自小天不怕地不怕,哪里有死人往哪里钻?”
赵知府没好气的瞪着儿子,“不过那小姑娘也有些胆色,一般小姑娘初次见到尸体估计得吓傻了,她还能面不改色的勘验绘画,很不错了。”
“爹,您可以让杨县令帮着打听下那姑娘是哪家的啊,都姓杨,说不定认识呢!”赵公子被自己父亲吐槽的有点不好意思,也意识到自己确实莽撞了。
赵知府面露沉思,“说起来,郧乡县的杨县令,跟我还是旧识呢!我们是当年同一届的考生,同时进士及第,当年在鹿鸣宴上有过短暂交流。”
“爹,您升迁还挺快嘛!”同年进士,十年后,一个还是七品县令,一个已经是五品知府。
“杨兄普通耕读之家出身,当年也曾被京中的权贵看中想招为女婿,但他之前已经成亲,就拒绝了橄榄枝。派官后就拿着文书回乡带着妻儿家人上任去了。”
赵知府感慨,若非他有川西赵士为后盾,如今也还不知道在哪里熬着呢?官场复杂,仅凭一人单打独斗,哪里是那么容易升迁的!
“爹,文官确实升迁慢,所以我还是想走武举。”赵知府三个儿子,老大赵旭已中进士,如今在翰林院修书,老二赵升在京城国子监读书,老三赵超群,随父母任上。
春琼碰上的自然就是老三赵超群了,如今十三岁,童生已过,正准备下场考秀才。但他本人对文职不感兴趣,偏好舞刀弄枪,时常跟捕快衙役混在一起,都快成他爹任上的编外捕快了。
“只要你能在十五岁之前把举人考了,从文从武你自己决定。”三个儿子,两个大的都比较上进,小儿子宠溺一些也无妨,反正家里也不指望他光宗耀祖支撑门楣。
“没问题。”还有两年时间准备呢!
得到父亲的同意,赵三公子高高兴兴的出门去找他的捕快伙伴分享喜悦去了。留下身后老爹露出得逞的笑。
一直听着父子俩聊天没有出声的赵夫人见儿子走远了,忍不住笑出声,“夫君,你又坑三儿,科举三年一次,童生、秀才,举人同年开考,你是打算让三儿今年同时考中秀才和举人吗?”
“有何不可?那小子平时多狂啊,不是天天叫唤学堂教的太简单了,找各种理由不去学堂吗?只要他考中举人,以后都不用去学堂了。”
说到此赵知府不禁心酸,想他堂堂一府之长,却要三天两头被学堂夫子叫去谈话,颜面何存啊!
不管府衙赵知府如何与儿子斗智斗勇,杨春琼在府城已经逗留五天,五天时间,除了中途去花节耽误一天,其余时间都在走街串巷,寻找花椒和其他的香料。然而五天过去,连花椒的影子都没见着。
坐在街边茶楼,春琼一边揉着酸痛的双腿,一边想着办法,“花椒产地多在川渝,可能均州府还没有引入。咱们这样一家家的找,太费人费时了。我们先打听下川渝那边的商铺吧,说不定那边的人认识。”
“可以,那姑娘跟大爷先回客栈休息,我去打听有哪些商家是川渝那边的。”林木虚扶着春琼起身,想将人送回客栈。
“不用,你去问下周围的商铺,说不定就有人认识。”已经耽误五天时间,等回到县里,来来回回要半个月了,家里父亲母亲肯定担心,并且,玉米施肥的问题还没解决,她心里总是记挂着。早知道要耽误这么长时间,就应该索性晚点再出来的。
林木无法,只得立刻去打听。好在运气好,这附近就有一家做木材生意的,掌柜正是川渝人。
春琼按照指示找到旺记木材店,此时正好店里无人,掌柜正拿着木头雕刻着,伙计在旁边打下手。见到春琼几人进门,伙计忙丢下手里的东西迎出来,“几位里面请。”
春琼打量木材店,发现店铺挺大,里面放着各种家具柜子,并不是她以为的纯卖木材的。掌柜一打量就知道主事的是春琼,放下手中的活,问道,“姑娘是想买木材还是家具?”
春琼停下打量,直接开门见山,“掌柜可是川渝人?”
“正是,小老儿是渝中人。”
“打扰掌柜,我们并非是要买家具木材,其实是想找掌柜打听点东西。”春琼俯身向掌柜一礼。
掌柜态度温和,并没有因为春琼不买东西而改变态度,“姑娘请说。”
“多谢掌柜。不知掌柜可认识此物?”
春琼将手中的纸双手递给掌柜,掌柜接过打开看了一眼,“认识,这是蜀椒,一种香料,多用于辟邪,也有人用于调味。”
“那掌柜可知哪里有卖的?”听到回答,春琼惊喜不已。
“均州这边估计没有,要去川渝或者夷陵寻了。”掌柜想了想回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