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琴刘勇的其他类型小说《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由网络作家“真威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顾队,这饺子可真好吃。”小刘两眼放光地用筷子指着碗里的饺子说。顾振远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蘸了醋,送进嘴里,眼底闪过一抹惊艳之色。他们全家都爱吃饺子,家里照顾父母的保姆饺子也包得好,但跟眼前的比起来还有差距。小刘:“这样的饺子才是该花钱买的饺子嘛。”国营饭店的猪肉饺子都不如这个,他以前花钱吃的都是啥饺子呀。顾振远没有说话,只是赞同的点了点头,他家教极好,一向都是食不言寝不语,不少人都觉得他这个人古板无趣。十八个饺子吃完,顾振远和小刘都饱了。顾振远付了六毛钱,小刘摸着肚子说:“李书萍同志你这饺子真实在,我是一碗就饱了,不像国营饭店的,吃一碗还不够,要吃两碗。”一个食客吐槽起国营饭店来,“国营饭店现在越做越假了,皮厚馅儿少,味道还不行...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精彩片段
“顾队,这饺子可真好吃。”小刘两眼放光地用筷子指着碗里的饺子说。
顾振远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蘸了醋,送进嘴里,眼底闪过一抹惊艳之色。
他们全家都爱吃饺子,家里照顾父母的保姆饺子也包得好,但跟眼前的比起来还有差距。
小刘:“这样的饺子才是该花钱买的饺子嘛。”
国营饭店的猪肉饺子都不如这个,他以前花钱吃的都是啥饺子呀。
顾振远没有说话,只是赞同的点了点头,他家教极好,一向都是食不言寝不语,不少人都觉得他这个人古板无趣。
十八个饺子吃完,顾振远和小刘都饱了。
顾振远付了六毛钱,小刘摸着肚子说:“李书萍同志你这饺子真实在,我是一碗就饱了,不像国营饭店的,吃一碗还不够,要吃两碗。”
一个食客吐槽起国营饭店来,“国营饭店现在越做越假了,皮厚馅儿少,味道还不行,还真赢不得这路边摊呢。”
李书萍扯了扯嘴角,“喜欢吃以后常来。”
顾振远:“你晚市还在这里摆吗?”
“摆的。”李书萍点头。
心道:他这么问,是晚上还要来。
中午巷子口来往的人不多,但李书萍也靠着酒香不怕巷子深,陆陆续续也卖出去了十八碗,收入五块多钱。
李书萍高兴地数着手里的毛票,觉得这个摆摊的生意很有搞头,就卖出去这十八碗,她的食材成本不但回来了,还有赚的呢。
周翠兰看着她手里的一把钱,羡慕地说:“还是你卖饺子赚得多些。”
“我这个麻烦些呀,你瞅我这些家伙事儿,搬来搬去的都费不少功夫呢。”李书萍说着把钱揣进了衣服兜里。
周翠兰点点头,确实,不像她卖茶叶蛋,只需要晚上把鸡蛋洗出来,放锅里小火煮着,第二天早上有一个背篓背到巷子口卖就行了。
李书萍卖饺子,东西一大堆,还得和面拌馅儿擀面皮儿,确实比她这个麻烦多了。
一点半一过,基本上就没人会来吃饺子了,李书萍也没回去,就坐在凳子上包饺子。
中午人少都卖出去了十几碗,晚上 上班儿的人下班儿,人应该会更多一些。
她一边包饺子,一边和周翠兰唠嗑,倒也不觉得时间难熬。
下午五点,林国栋去托儿所接上了儿子俊俊,跟他爸林永年在厂门口汇合一起回家。
快走到巷子口时,就看到前面围了好多人。
“干什么呢,这么热闹?”林永年伸长了脖子。
人群中的马工,看到林永年爷孙三人,便笑着招手,“老林,快过来,你前妻在这里摆摊卖饺子呢。”
什么!
林永年和林国栋父子俩瞳孔地震,李书萍/妈在巷子口摆摊卖饺子!
马工见他爷俩不动,又招手,“你们快过来呀。”
围在摊子前的人,一听他们之中有人是老板娘的前夫,就扭头看了过来。
这年头离婚可是新鲜事儿。
林永年和林国栋只觉得一股热气全冲上了脸,抱着孩子,低着头快速通过。
丢死人了,丢死人了,李书萍/妈怎么还在巷子口摆起摊儿来了,这让街坊四邻和厂里的同事怎么看他们家!
李书萍也听见人喊了,不过她可没空管,她下饺子还下不过来呢。
不出她所料,一到下班的点儿,这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起来,她的生意也好了。
先是23号院儿一个吃过她包的饺子开的头,然后在老邻居的推荐下,吃饺子的人就多起来了。
李书萍笑而不语,两人就站在三轮车前吃饺子。
一个青年从摊子前走过,走出去都五米远了,又倒了回来。
“卖的是啥?”
“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李书萍回道。
周翠兰连忙帮她推荐,“皮包馅儿大,特别好吃,你吃了绝对不会后悔。”
青年摸了摸有些饿的肚子,“多少钱一碗?”
李书萍:“三毛钱一碗,一碗十五个,保管你吃得饱饱的。”
“这么贵,吃一碗面才一毛呢。”青年皱眉。
“那面里没蛋,也没我这饺子好吃呀。”李书萍笑着说。
“那给我来一碗吧。”
“你先坐着,饺子很快就好。”李书萍放下碗,往锅里下了十五个饺子。
“你的饺子好了,要醋不?”李书萍把饺子放在桌上。
青年抬起头看她一眼,点了点头,“要。”
李书萍又去倒了半碟醋来,碟子挺大的,要是倒一整碟,吃不完就浪费了。
青年夹起一个饺子蘸了醋,咬了一口,韭菜独特的香味儿,就充斥了整个口腔,又鲜又香,面皮也很有韧劲儿,比国营饭店的饺子好吃多了。
这三毛钱花得值,青年脸上露出了笑意。
王学明是一个退休老教师,早些年被打成了右派,平反后就直接退休了。
妻子早些年忧思成疾去世,儿女们也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不住一起,不会做饭的他,又有钱有闲的他,每天都会走两条街,去国营饭店吃饭,就当锻炼了。
今天正当他背着手路过梨花巷时,却闻到了一股韭菜鸡蛋馅儿饺子的香味儿,不由停足,便发现巷子口,不知何时竟然摆了一个饺子摊。
这味儿闻着不错,想换换口味的他,转身走了过去。
“这饺子怎么卖?”
李书萍看了他一眼,笑着说:“三毛钱一份,一份十五个,韭菜鸡蛋馅儿的。”
王学明见这摊子虽然简陋,但却干净整洁,摆摊的妇女,收拾得也干净利落,便点着头说:“那给我来一份吧。”
“你先坐着,饺子很快就好。”
两张桌子,一张已经有人坐了,王学明就选了没人的坐下。
等饺子的时候,不自觉地便观察起隔壁桌的年轻人来,只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饺子蘸醋一口一个,吃得别提多美了。
有这么好吃吗?
青年发现有人在看自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咽下嘴里的饺子说:“都是这饺子太好吃了。”
平时他的吃相不这样的。
王学明笑了笑,对即将上桌的饺子,生出几分期待来。
饺子上桌,摊主问了要不要醋,王学明素来不爱吃醋,便摇了摇头。
饺子滋味甚美了,也让他不由想起了早逝的亡妻。
虽然妻子包的饺子不如这个饺子好吃,但是却也包得非常好,不管是家里的老人还是孩子,都十分喜欢吃,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比包饺子,比谁包的更好看。
可自从亡妻去世,他们一家人就再也没有聚在一起包过饺子了。
王学明深吸一口气,眨去眼中的湿意,继续吃饺子。
“婶儿可以来碗饺子汤吗?”已经吃完饺子的青年拿着碗问。
李书萍:“当然可以。”
李书萍在吃完饺子的碗里舀了一勺饺子汤,还撒了几颗葱花和几粒细盐。
青年直接站在锅边喝了,喝完摸着肚子满足的道:“最美不过饺子汤,这话可一点都不假。”
“大婶你这饺子真好吃,要是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青年从包里摸出三毛钱递给李书萍,后者指了指三轮车上放着的铁盒子,示意放铁盒子里。
“给你包饺子,你看我像不像饺子?”
“你不给我包饺子,就是不喜欢我,你是坏妈妈。”
“嘿你这个臭小子……”
林永年背着手走进23号院,听到打孩子的声音瘪着嘴直摇头,这大院住的人果然不行,大晚上的这么多家一起打孩子。
比他们18号院小,房子看着也破了很多,离了他,李书萍也只有住这样的破房子。
林永年站在院子中间,找着那一间会是李书萍和小玉住的,忽然一股荠菜猪肉饺子的香味儿钻进了他的鼻子里。
他一扭头往右边看,就看见最角落亮着灯的一家门口,有个端着碗的熟悉身影。
“小玉。”
“爸。”端着饺子汤的林小玉听见熟悉的声音,一扭头,就看到了她爸。
林永年走上前,看到狭小房间里的餐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本来就没怎么吃饱的肚子,就又饿起来了。
“你妈包了饺子啊,正好我吃两个,好久没吃你妈包的荠菜饺子了。”林永年侧身挤进屋,就跟进了自己家一样。
林小玉端着面汤进屋,看着她爸心情有些复杂。
爸都和妈离婚了,这里是她和妈的家,他还像跟进自己家一样吃饺子,会不会有些不合适啊?
再说了,离婚那天,他都不让妈吃林家的米呢。
林永年拿起筷子,刚夹起一只白胖的饺子,就听见一声大喝:“住嘴。”
林永年受惊,手一抖,饺子就掉回了盘子里。
一扭头,就看见李书萍端着两碟醋站在门口,而她阴沉的脸,却被他无视了。
反而像在家里一样,板着脸训斥,“那么大声干嘛,当个女人,一点儿都不温柔,赶紧把醋拿过来,吃饺子还是要蘸醋。”
一如既往的训斥,和颐指气使的态度,让李书萍听着就鬼火冒。
都离婚了,他凭什么还这么对她?
李书萍闭着眼睛深吸一口气,走进屋把醋碟放桌上,一把抓住林永年的后颈,将他从凳子上拽了下来。
“疯老婆子你干啥?”林永年大喊,觉得她又发疯了。
“滚出去,我们已经离婚了,这里是我家,不是你林永年的家。”李书萍一边说,一边把林永年往屋外推。
“你……”
林永年被李书萍推到了门外,他看着用手挡住门的李书萍,抬了抬手又放下,“李书萍你是不是疯了?”
李书萍用小拇指掏了掏耳朵,都记不清他是第几次问这句话了, “你是不是老年痴呆了,翻来覆去就这句话,你没问腻,我都听腻了。”
这个死老头子,死的时候还真就老年痴呆了,给她折腾得够呛,还把屎往墙上抹,还好他还有其他病,死得够快,也算没折腾她太久。
“这里是我家,我家不欢迎你,你有多远就给我滚多远。”他这张脸,她上辈子已经看够了,这辈子不想再看了。
林永年恼羞成怒,一张老脸涨得通红,“你以为我想来你这个破地方吗!”
李书萍嗤笑,“不想来,你怎么在这儿了?”
“我、我是为了俊俊来的,俊俊可是你亲孙子,我们都要上班儿,老大媳妇儿让你帮忙看一下俊俊,你都不看,你还配做俊俊奶奶吗?”林永年指责道。
李书萍:“我不配做俊俊奶奶,你配,你顶配,绝配,天仙配,赶紧把你那工作辞了,回家带俊俊去,别到我家来发癫,老娘跟你没关系了!”
她说完,就嘭的一声把门给关上了。
林永年鼻子差点被门板撞到,他后退一步,气愤地大喊:“李书萍你好得很,你以后别想俊俊认你这个奶奶。”
都快十岁的孩子了,还流着鼻涕到别家门口守嘴,是一点也不嫌丢人。
“我也要吃,我也要吃。”另外两个小点儿的也跟着叫。
要是上辈子的李书萍,肯定就给守嘴的孩子一人吃一两个打发走了。
可现在她可不会那么大方了,这些孩子跟她 无亲无故的,他们的妈妈奶奶说不定还都在背后说过她闲话呢,她又不是家里肉多得吃不完,干啥要给他们吃?
李书萍用勺子搅着锅里的饺子,皮笑肉不笑,“想吃饺子啊,回家让你们妈妈给你们包去,我家这饺子,只够我自家人吃。”
大头:“我妈不给包,让我到你家来要。”
“我妈也是。”另外两个小孩,也点着头说。
李书萍气笑了,这可真是够不要脸的,既然她们不要脸,那就别怪她了。
“那一定是你们妈妈不喜欢你们,所以舍不得包给你们吃。要是喜欢你们你想吃啥都给你们做了,才不会让你们到别人家讨口。”
“就像我,特别喜欢你们小玉姐姐,你们小玉姐姐今天说想吃饺子,我就给包了荠菜猪肉饺子。”
等着饺子出锅的林小玉脸一下就红了,妈妈说特别喜欢她!
大头否认,“才不是,我妈最喜欢我了,说我是她的老儿子,小心肝儿。”
大头是崔娟子三十五六才生的。
“喜欢你为啥你要吃饺子不给你包?”李书萍反问。
“我妈反正最喜欢我了。”大头跺脚,
“我不信。”李书萍摇头,“她都不给你包饺子吃,还让你来讨口,怎么会喜欢你。”
“我这就回去,让我妈给我包饺子。”为了证明他妈喜欢他的大头,也不守嘴了,转身跑回了家。
留下另外两个小孩,还在厨房门口蹲着。
“赶紧回去吧,我是没多的饺子给你们吃的。”
两个小孩见守不到,瘪瘪嘴走了,又回去找家里的大人闹。
“妈,其实给他们吃一个也没关系的吧。”
以前家里做了好吃的,院里的孩子来守嘴,妈都会给他们吃点儿的。
“没关系?”李老太笑着摇头,“今天有一个在咱们家吃到了饺子,改明儿咱们再做了好吃的,全大院的小孩儿都能来守嘴,你信不信?”
林小玉皱眉,“没那么夸张吗?以前家里做了好吃的,有小孩儿来守嘴,你不要也都给过吃的嘛。”
李老太看着锅里浮起来的白胖饺子,“以前是以前,咱们在18号院的时候,院里住的都是你爸厂里的同事,除了个脸皮又厚又抠门儿的,大家都是和善大方的关系也近。你给人孩子吃了东西,人家也记在心里,平时家里有了啥好东西,也会给咱们家送一点,这叫礼尚往来。”
“可你看这个院儿的这些人,会跟你礼尚往来吗?他们只会想着怎么欺负我们,占我们家的便宜。你还不知道,昨天晚上那个看起来很慈祥的袁大娘借咱家酱油用,直接倒了我半瓶。”
林小玉瞪大了眼睛,“那袁奶奶看起来挺慈祥和蔼的一个人,怎么会这样?”
李书萍:“就她都这样,你再想想其他人。”
林小玉不敢想,感觉这个院里就没好人了。
“住这里,你也要多个心眼,别傻不愣登的被人欺负,占了便宜,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她也不打算在这院儿里常住,所以也没跟这些邻居处好关系的想法。
两盘饺子上了桌,林小玉又转身回厨房端饺子汤。
大院里有几家,都响起了打孩子的声音,还伴随着大人的骂声和孩子的哭声。
“捡起来,丢地上你侮辱谁呢?当现在还是旧社会,资产阶级把钱丢地上打发叫花子呢。”
“……”卷发女人一噎,弯腰把地上的钱捡起来,拍进李书萍手里,一甩头走了。
李书萍嗤笑一声,拿着两块五毛钱,走到已经站起来的秦野面前,把钱递给他,“孩子,拿着钱去医院上点药包扎一下。”
“谢、谢谢婶子。”秦野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
李书萍怜惜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转身走了。
秦野抬头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捏紧了手里的两块五角钱。
李书萍骑着车到了供销社,买了二十斤面粉,她和子玉定量的粮食,已经买完了,买的是高价粮,要两毛二一斤呢。
骑着自行车到大院门口,李书萍先下了车,把车上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搬进屋里。
邻居们看着她又搬锅碗瓢盆,又搬桌子的,都好奇她弄这些东西回来是想干啥。
东西搬完了,该把车弄进院子里了。
院门有门槛,李书萍先提高车头,把车头弄进门内,正要扭头出去抬着车斗推进来,就见第一天来时,在院子里骂人的春宝妈,用双手抬起了车斗。
她连忙把着龙头往前推了一下,整个三轮车就进院子了。
“谢谢啊。”她笑着道谢,没想到这位女邻居看起来凶,却是一个热心肠。
“不用谢。”春宝妈摆了一下手,就提起放地上的篮子,进了院门儿。
她是看不惯23号院这些人的,也不想跟这些邻居打什么交道的,但是李书萍这人对她的胃口,她愿意跟这样的人来往。
李书萍看到篮子里的鸡蛋,就小声问:“你这鸡蛋是不是去乡下收的?”
春宝妈怔了一下,点点头说:“是的,我女儿身体不好,要补充营养,就去三道村收了些。”
李书萍点了点头,下午她也要去三道村收点鸡蛋。
两人在门口聊了两句就分开了,李书萍把三轮车停在自己门口,用链条锁住了。
见她还弄了个三轮车回来,23号院的邻居就更好奇了。
中午吃过午饭,李书萍就又骑着三轮车出门了。
三道村
孙朝英在自家的自留地里拔草,看到不认识的人骑着三轮车进了村子,就直起腰问:“喂,你是谁?去哪家走亲戚。”
李书萍捏紧刹车,看到地里碧绿的韭菜眼睛一亮,她下了车, 走到地边,“老乡,我是城里的,我也不是谁家的亲戚,就想到你们村里来收点鸡蛋。”
三道村就在城边上,离城里近,这几年政策松了,城里人到村里来买菜买粮的也多,村民们都见怪不怪了,村里的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要多少,我家攒了四十多个。”本来是打算拿到供销社去换盐换酱油的,既然有人来收了,肯定比拿去供销社划算。
李书萍想了想,现准备一天的量试试水,“四十个我全要了,还有你这韭菜卖不?也给我来十斤。”
“卖,你给一分钱一斤就行了,鸡蛋四分钱一个。”她正愁韭菜一茬一茬的长吃不过来呢。
“行。”
孙朝英回了家,李书萍就在菜地边等着,没等多久,就见她提着篮子拿着秤和镰刀过来了。
李书萍数蛋,孙朝英弯着腰割地里的韭菜。
鸡蛋四十个不多不少,韭菜孙朝英割完秤十一斤,让李书萍给一毛分,但她还是给了一毛一。
孙朝英觉得李书萍这个人敞亮,就说下次要还是想买鸡蛋和韭菜再来找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