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大和小说 > 女频言情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 全集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 全集

葡萄熟了 著

女频言情连载

“对了郑奶奶,您剪的这窗花真好,听说您鞋子做的很好,麻烦您帮我做几双,我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到时候我用粮食跟您换。”婶子能做爷爷奶奶的衣服,但鞋子就差了些。原本李复兴准备去商店买,但既然郑奶奶手艺不错,那就让她做。这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呢?郑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时一喜,连忙问需要多大码数。她心里也不禁感叹,复兴这孩子真是有孝心啊!一直记挂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不说旁的,单是这个孝顺劲,就让人羡慕不已了。最后郑老太太带着鸡蛋回去的时候,步伐都轻快了不少。到家后,小孙子就立马过来抱住她,眼巴巴的盯着那些鸡蛋。“涛涛乖,这些都是你复兴哥给的,以后见了他要有礼貌,明白吗?等晚上奶奶给你做蒸鸡蛋吃。”小家伙使劲点头:“奶奶,我明白,之前我还帮复兴哥...

主角:李复兴复兴   更新:2025-04-24 19: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 全集》,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对了郑奶奶,您剪的这窗花真好,听说您鞋子做的很好,麻烦您帮我做几双,我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到时候我用粮食跟您换。”婶子能做爷爷奶奶的衣服,但鞋子就差了些。原本李复兴准备去商店买,但既然郑奶奶手艺不错,那就让她做。这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呢?郑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时一喜,连忙问需要多大码数。她心里也不禁感叹,复兴这孩子真是有孝心啊!一直记挂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不说旁的,单是这个孝顺劲,就让人羡慕不已了。最后郑老太太带着鸡蛋回去的时候,步伐都轻快了不少。到家后,小孙子就立马过来抱住她,眼巴巴的盯着那些鸡蛋。“涛涛乖,这些都是你复兴哥给的,以后见了他要有礼貌,明白吗?等晚上奶奶给你做蒸鸡蛋吃。”小家伙使劲点头:“奶奶,我明白,之前我还帮复兴哥...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 全集》精彩片段

“对了郑奶奶,您剪的这窗花真好,听说您鞋子做的很好,麻烦您帮我做几双,我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到时候我用粮食跟您换。”
婶子能做爷爷奶奶的衣服,但鞋子就差了些。原本李复兴准备去商店买,但既然郑奶奶手艺不错,那就让她做。
这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呢?
郑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时一喜,连忙问需要多大码数。
她心里也不禁感叹,复兴这孩子真是有孝心啊!一直记挂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不说旁的,单是这个孝顺劲,就让人羡慕不已了。
最后郑老太太带着鸡蛋回去的时候,步伐都轻快了不少。
到家后,小孙子就立马过来抱住她,眼巴巴的盯着那些鸡蛋。
“涛涛乖,这些都是你复兴哥给的,以后见了他要有礼貌,明白吗?等晚上奶奶给你做蒸鸡蛋吃。”
小家伙使劲点头:“奶奶,我明白,之前我还帮复兴哥拖地呢!”
四合院是藏不住事儿的,而且李复兴跟郑老太太的交易也没藏着,所以很快院内的大妈们就几乎都知道了。
“咱们院里,也就复兴能有余粮。”
“复兴干采购多好!比我们家那混蛋强多了。”
“我有个外甥女,是棉纺厂女工,等着......”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旁的大妈打断:“别想了,人家老李早就安排好了。”
“啥?复兴有对象了?”
“嗯,老李之前在我家喝酒,提了几句。”
“真可惜了,复兴这条件,谁嫁过去谁享福!”
那可不?有房有车,长相英俊,采购员待遇还好。
她们想着,以后要是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也去跟李复兴买点,白要人家的或者借,她们都张不开嘴。
李复兴收拾了一下屋里,把换下的衣服都拿出去洗了。
老爷们洗衣服,搓一搓,拧一拧,就齐活。
干完这些,他便锁上房门,去轧钢厂交差了。
不锁门这种事,也就禽兽那四合院才干得出来。
丢了东西,算谁的?
就算没贼,那万一有流浪动物跑进来,糟蹋了东西,也是不小的损失了。
李复兴所在的轧钢厂是四九城规模最大的,比傻柱在的红星厂还要大,是民国初期开办的。
人数过万的大厂,粮食的需求的十分庞大的。
正因此,他们采购部门分为五个科,每科下面有六股。
李复兴在第五科第六股,一共十二人,股长是李文斌。
股长李文斌现在很焦急,科长下了命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提高采购量,厂里的粮食已经捉襟见肘了。
食堂一直缩减工人伙食,听说又有好几个工人晕倒,不过好在没造成严重后果。
可他们这些采购员也难,四九城附近的农村和公社是跑了一趟接一趟,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吃的,现在乡下比城里还难。
想提高采购量,只能往远处跑。
“复兴回来了。”
听到股员这话,李文斌马上转过头去,看见李复兴背着采购筐大步走了进来。
“里面有鸡蛋,小心些。”李复兴说道。
几人一听,马上上前帮忙抬采购筐。
“这么多鸡蛋和肉!复兴你去哪里采购的?”
李文斌心中惊喜不已,这些鸡蛋的数量非常可观。
“这回走的远了点,所以前几天就没回厂里来。”李复兴解释道。
李文斌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还表扬道:“复兴干的很好,大伙要向他多学习,只要跑的远点,还是有物资的。”
“嗯?下边是什么?”
“是猪肉?”
李文斌很快就发现了鸡蛋下面压着的三十斤猪肉。
李复兴道:“碰到个同乡,他有个朋友帮他弄了不少猪肉,我就收了点,就是价格有些贵。”
李文斌笑着摆摆手:“价格高点也不碍事。”
他们采购计划之外的东西,价格都会略微高于正常收购价,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收购价不同于市价,因为乡下供销社的收购价更低,所以不少村民都愿意卖给他们这些大厂子的采购员。
而且这可是猪肉啊,现在很难找到。
就算轧钢厂不要,他们科里自己都能吃下。
现在谁不想要肉?
“股长,咱们留点吧?”有人看着几大块肉直咽口水,心里打起主意。
稍微留下一些,也是采购部的潜规则之一了,可不是白拿,而且用收购价买下一点,是内部允许的。
当然,一旦登记,就不能再动了。
“猪肉不行,鸡蛋可以每人留下最多一斤,把钱给复兴就行。”李文斌也不是死脑筋。
大家虽然都觉得可惜,但有鸡蛋也不错了。
最后他们每人拿了十二个鸡蛋,一斤左右,给了李复兴六毛钱。
李文斌则把剩下的鸡蛋和猪肉都过秤登记,猪肉两块一斤,鸡蛋六毛一斤。
现在物资匮乏,供小于求,所以两块钱一斤的猪肉也算合理。
李复兴接着去签字领钱,猪肉六十元,鸡蛋还剩十五斤,九元,一共六十九元。
拿到黑市卖,肯定不止这些钱,也难怪那么多人愿意去黑市卖东西,不过黑市散卖麻烦,风险也大,李复兴斟酌之后,还是决定暂时卖给轧钢厂。
等以后搞清楚黑市的情况再说,不急。
李复兴没有把钱都充值到拼夕夕里,毕竟手里也得留点花。
中午他在厂里食堂吃饭,伙食很一般,根本不习惯。
下午李复兴就在厂里摸鱼熬时间。
同一时刻的李家庄,上山的村民们也回村了,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这次没白跑,收获不小。
两头野猪被村民们抬了出来,加起来也有二百多斤。
“复兴回城去了?行,我安排人给他送去。”老支书笑的合不拢嘴。
他就没打算留下点肉给村里。
还吃啥肉?
都换成红薯不好吗?
这两头野猪加起来两百多斤,差不多可以换一万斤左右的红薯,这足够他们村撑到粮食收获了。
到了傍晚,李家庄的人便把野猪送到了李复兴住的四合院。
“这就是复兴的房子?真漂亮,我要是能在这住就好了。”有个小伙子羡慕道。
“没大没小,复兴也是你叫的?还住城里,快别做梦了。”中年人拍了下小伙子的脑袋。
四合院的二大妈走了出来,问道:“老乡,你们有啥事?”
“同志你好,我们是李复兴老家的人。”

“爷爷抓一把尝尝味就行,剩下的你带回去自己吃。”
最后,李老爷子强忍着来自花生米的诱惑道。
李复兴摇头说:“爷爷,这些都是给你的!你孙子我如今可是轧钢厂的采购员了,想吃个花生还是够的。”
“采购员啊!不错!不错!”李老爷子高兴的说道。
采购员在这个时候十分受欢迎,可以接触到很多物资。现在最紧缺的便是物资,至少,以后孙子不会饿着了。
然后,李复兴又拿出一袋面粉。
“爷爷,你和我奶奶如今都年纪大了,往后要多吃细粮。”
李老爷子看到那袋面粉后,直接惊呼。
“富强粉!”
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连粗粮都不够吃的,所以面粉一年也吃不了几次。
而富强粉的质地、杂质等方面,属于最好的面粉。
李老爷子看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如果把富强粉换成粗粮,得买多少粗粮啊?现在农村里,别说细粮了,就是粗粮都不够吃的。
不过,李老爷子心里也很感动,觉得孙子比儿子还孝顺。
“这些富强粉,都能娶个媳妇了。”
的确,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几斤粮食就有可能娶上一个媳妇。
把家里的姑娘嫁出去,不仅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连吃饭的人都少了一张嘴,因此,许多家庭连彩礼都不要。
“娶媳妇的事儿,爷爷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我爸已经安排好了。我在城里顿顿吃白面,这些面粉,你们也放开了吃吧!”
说着,李复兴把鸡蛋拿了出来。
“这是鸡蛋,坏了,有三个烂了。”
李老爷子转过头一看,真的看见了三个碎鸡蛋,里面的蛋液全没了,顿时心疼不已,这可都是吃的啊!
“你带这么多好东西回来做什么?”李老爷子假装责备道。
李复兴故意说道:“爷爷,以后我会经常回来,家里自然要多备点吃的,那些棒子面剌嗓子,我可不喜欢吃。”
李老爷子闻言,满脸欢喜:“真的吗?好!等会儿让你奶奶给你包饺子吃。”
一听大孙子往后经常回来,他瞬间不在意别的了。在他心里,孙子金贵,就得吃细粮。
李复兴点点头:“行,等会儿我帮着剁馅。”
然后,他又拿出了一块大肥肉,一块五花肉。
李老爷子的眼睛都瞪大了,这么多肉,大多数都是肥肉、好肉!
“那个......”
李老爷子怀疑,孙子是不是把一整年的肉定量都买回来了。城里物资是充足,可是城里物资都是有定量的,特别是肉这种紧俏货。
李复兴不等李老爷子说什么,直接说道:“爷爷,我做的是采购,弄点肉很正常。您和奶奶就放心吧,以后咱家不缺吃的。”
李老爷子仔细一想,也对,自家大孙子可是采购员。
他差点儿把这事忘了。
“这肉真不错,爷爷先去炼油。”李老爷子对那块大肥肉赞不绝口。
李复兴此时才意识到,这个时期的人们居然这么渴望油水。
李老爷子把东西整理好,拿起大肥肉开始切起来,切了一盆,随后就点火烧锅。因为天气炎热,肉不能久放,需要尽快处理。
肥肉炼油后,剩下的油渣就能包饺子,根本不用额外的肉馅。
五花肉抹上盐,做成腊肉,可以留着慢慢享用。
“我去挑水。”李复兴发现水缸里的水不多了。
但是被李老爷子拦住了:“复兴,你去休息,等会儿你堂叔就会来给家里挑水。”
李复兴也想起来,现在是堂叔李德军在照顾两位老人。
堂叔家也不富裕,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前他们家人口多,兄弟四个,所以分家时几乎没分到什么财产。
但那时,李复兴的爷爷帮过他们。
为了报答李复兴的爷爷奶奶,堂叔两口子会时常来帮忙,像挑水、劈柴这种重活,基本上都是他们帮忙做的。
李老爷子可舍不得让自家孙子做这些重活。
这时,有三个小孩跑了进来,是堂叔家的孩子:八岁的旺财,七岁的旺业,以及五岁的旺花。
孩子们赤着脚,衣服也都补满补丁,小手都脏兮兮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边跑边叫嚷着:“大哥,我们也想吃花生。”
显然,是听到消息便跑来的。
“都过来,把手洗干净了。”李复兴拿起水瓢,一边舀水一边说道。
几个孩子很听话,乖乖照做。
“一定要把手都洗干净了。”
李复兴继续舀水,不过见他舀到第四瓢时,李老爷子有些欲言又止。
眼下正值干旱,河水几乎要干涸了。用水一事,导致周围好几个村子闹起矛盾,还因此死了几个人。
“大哥,洗完手的水还能拿去浇地。”旺财提醒道。
平日在家里,如果他们这么浪费水,绝对是会被打的。
李复兴愣了一下,随后拍了下脑袋。
“没事,放心用!”李老爷子赶紧说道。
自家大孙子不就是多用些水吗,等会儿德军多挑几桶水就是了。
李复兴没有给孩子们拿花生,直接从拼夕夕买来了糖果,叮嘱他们:“就在家里吃,别去外面。”
“是糖。”旺财和旺业两兄弟高兴坏了。
旺花更是眼睛亮晶晶的:“我这辈子第一次拿这么多糖果哩。”
李复兴轻笑。
一个五岁的小屁孩,张口说这辈子,实在是好笑。
李老爷子在一旁教育起三个孩子:“糖是大哥给你们的,你们要记得你们大哥的好,明白吗?”
自家孙子拿来的东西,可不能养出忘恩负义的人。
旺财兄弟重重的点着头道:“我永远都会记得的。”
旺花:“我记你八辈子。”
李复兴:“......”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奇怪?
......
四合院里,郑老头和他儿媳都下班回来了。
郑老太太把李复兴送自家十斤糙米的事说了出来。
“复兴这孩子,真是没话说。”郑老太太感慨道。
李寡妇满心欢喜,有了这十斤糙米,能撑到下个月定量粮食下来了,可算是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郑老头也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思索片刻后说道:“等复兴回来,我拿给他3块钱。”
他家手头还有些积蓄,只是粮食实在难买。就算去鸽子市,也不容易搞到,价钱实在是太贵了。
早年间的民间集市由于以卖鸽子为主,因此称为鸽子市,后面发展成什么都交易的大型集市,不过这种集市并不合法。
还有人称鸽子市为黑市,不过严格来讲,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鸽子市是老百姓自发凑起来的集市,并非官方组织,白天摆摊售卖的基本上都是些农副产品。上头对此也是得过且过,毕竟得让老百姓先活下去。
至于黑市通常是在晚上悄悄进行,进入得交费,还有人看守。里面贩卖的物品各种各样,许多都见不得光的,和传说中的鬼市有些像。

“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
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
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
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
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
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
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
“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
李复兴想着手摇水泵的事,点了点头就回到了爷爷家,随后便动手开始画零件。除了水泵需要的零件之外,还得有一支钻杆。
李老爷子李老太太见他写写画画,也不打扰他,还把旺财等三个小孩打发走了。
到了黄昏,李复兴才把图纸画完。
这时李德军也挑着水回来。
“不是每家每户定量用水吗?”李复兴疑惑问道。
李德军嘿嘿一笑:“老支书知道是给你家挑的,就没拦着。”
不但老支书没拦着,其他村民也都没意见。谁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呢?他们家小孩都吃了李复兴的东西,多用点水算什么?
李复兴摇头道:“偶尔一次还行,以后就算了,容易让人记恨。”
李老爷子也点头赞同自己孙子的话:“复兴说的对,以后咱们按村里的规定来。”
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更不能搞特殊,否则很难一心共渡难关。
见李复兴和李老爷子都这么说,李德军也点了点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村民们虽然明面上没意见,但谁知道人家心里咋想的?
“老支书准备明天安排人进山。”李德军话锋一转。
这事李复兴最清楚,因此并不意外。
上山打猎和河边钓鱼碰上老干部,这是很多穿越者都喜欢的经历,可李复兴却觉得没必要,无论打猎还是钓鱼,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而已。
他背靠拼夕夕这棵大树,只要有钱,资源就源源不断,不必那么折腾。
至于黑市的情节,他可能也会偷偷去倒卖一些,要不怎么挣钱?就靠给轧钢厂提供点肉类?
但自己的安全才是首位的。
至于偶遇退休老干部,哪有那么简单?太离谱了。
“对了,是该上山找点吃的。”李老爷子觉得理所应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里的庄稼不够吃,还不知道上山找点,那肯定是脑子坏了。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冒险上山一搏。
晚饭的肉,李复兴只吃了一点,主要味道的确不怎么好。
没什么调料,只放点盐煮煮,好吃才怪了。
老两口子还以为乖孙子是想省下来让他们多吃点,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李老太太更是可劲给李复兴夹肉,让李复兴有些哭笑不得。
旺财、旺业和旺花都只吃了两块就不敢再吃,应该是被他们老娘叮嘱过了。
但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全村现在就只有他们吃到肉了。
第二天李复兴起来后,发现奶奶蒸了馒头,还煮了鸡蛋。两位老人都吃过了,吃的粗粮窝头,为了不让李复兴发现,特地早起来吃的。
虽然乖孙子带回来不少东西,但他们还是想留着给乖孙子吃,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复兴看到桌子上的窝头渣,当即装作不开心道:“奶奶,你们以后再吃窝头,我可就不回来了。”
见乖孙子发现,李老太太连忙道:“好,以后不吃了,奶奶让你婶子把粗粮都带回去。”
真让乖孙子不高兴,以后不回来了,他们俩老人得哭死。
“大哥,大哥!”
旺财等人跑进屋来,见李复兴正在吃早饭,便懂事的退到屋外。
“干嘛去,回来。”李复兴喊道。
他剥去鸡蛋皮,把蛋清吃了,蛋黄留下。
旺财三人这才小步走了进来,稍稍看李老太太的脸色。
李老太太还是之前的话语,让他们记着大哥的好,以后听大哥的话,不能做白眼狼之类的。
“吃吧。”李复兴把蛋黄分给小家伙们,一人一个。
事实上他也并不喜欢吃蛋黄,怪噎得慌的。
“奶奶,一会我回城里办点事,你跟老支书说一声,打到野猪就让人送到城里找我,最好带上牛车,过几天我再回来看你们。”
一听乖孙子要走,李老太太有点舍不得,但又一听过几天还回来。
那就好了。
她笑道:“行,奶奶让你爷爷去说。”
李复兴也不拖沓,喝了几口水便骑车返回四九城。
路上,他还不忘查看脑海中的拼夕夕,今天的折扣价仍旧是一分钱,物品变成了十斤猪肉脯。
李复兴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
十斤猪肉脯,赚翻了。
放到黑市去卖,一斤三四块都肯定会被一抢而空,毕竟是不用票的。
回到四合院后,采购筐里已经放了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准备拿回轧钢厂交差,已经三四天没回厂里了。
采购员虽然工作时间自由,但也得隔三差五回去点个卯。
当然,最重要的是完成每个月的采购指标。
有了这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如果村里再送来一头野猪,那他这个月的指标就超额完成了。
刚回到家里,郑老太太就拿着一副窗花和三块钱敲开了门。
“郑奶奶,有窗花就够了,钱你收回去。”李复兴接过窗花,把钱塞回郑老太太手里。
郑老太太又把钱强行塞回他手里:“这不行,窗花是奶奶送给你的,实话跟你说吧复兴,郑奶奶以后还想从你这里买点糙米,行不?”
原来是还有所求。
“当然没问题,郑奶奶稍等。”
说着李复兴便取出一些鸡蛋,当做回礼了。
毕竟那三块钱可是不算少,他总不能白占人便宜。
“这是我采购来的鸡蛋,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您要不收下,这窗花我也不要了。”
郑老太太接过鸡蛋,眼眶有些泛红。
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李老太太笑着说:“没有,出来消消食,今天跟你爷爷吃白面馒头吃的太饱了。”
李复兴也不拆穿她。
接着,李老太太朝屋里大喊:“老头子,还躺着干啥?赶紧出来帮复兴抬东西,就知道睡。”
“奶奶,东西不重,我自己就行。”
说罢李复兴便把采购筐直接抱起来往屋里走。
李老太太看见采购筐里的那匹布,吃了一惊。
咋这么多?
李老爷子连鞋都没穿好,就满脸笑容的跑了出来。
只要乖孙子回来,他就高兴。
“复兴,城里忙完了?来,爷爷帮你抬,咋这么大一匹布?”李老爷子看见那匹布,同样惊讶不已。
布有多难得,他们农村是最清楚的。
有些小孩甚至从出生以来一直光屁股,破衣服都没有。
一些偏远的地方,家里拢共就那么几套衣服,出去干活的人才能穿,待在家里的就只能光着身体,躲在床上。
“暂时没事了,这次应该能住个三五天,这是人家棉纺厂内部的东西,我买下来了,不用布票,不吃亏。”
老头老太太听到乖孙子要住三五天,顿时乐的合不拢嘴。
“不吃亏,咱们不吃亏。”两人连声附和。
这种好布,只要能买下,多花点钱也肯定是不吃亏的。
没关系还买不着呢!
李复兴把布拿出来,交给奶奶。
“让三婶给你们做两身热天衣服,再给旺财他们也做一身,看看能剩多少,到时候再说,等天凉了我再问问朋友。”李复兴说。
李老爷子说道:“该给你先做两身。”
李老太太点头:“你爷爷说的对,得你先做。”
李复兴摇摇头:“爷爷,奶奶,我有更好的,找裁缝做的中山装。”
领导们都喜欢中山装,因此中山装也被叫做领导装,很受年轻男子喜爱,也是目前流行的款式,不过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
李复兴当时是故意这么说,要不二老肯定让三婶先给他做衣服。
不过李复兴也不忽悠他俩,他是真准备做两身中山装来穿的。
“好,中山装好!”
这次老头老太太不再坚持了。
李老太太赶紧把布收了起来,晚点就叫杨梅过来。
“爷爷,这两瓶酒是给你带的,不能喝太多,对身体不好。”
李老爷子一看是两瓶茅台,顿时两眼放光。还是他乖孙子孝顺,不跟某个混蛋东西一样,有好东西都不知道孝敬一下他们俩老人。
“好,爷爷就喝几口,过过瘾。”李老爷子赶紧保证。
接着李复兴又从筐里拿出红糖和牛奶,交给刚放好布的奶奶。
“奶奶,这是牛奶,您跟我爷爷平时喝点,给三叔家分两瓶,让旺财他们也补补,看都瘦成啥样了?”
布、酒,还有牛奶和红糖,都是农村很难见到的好东西。
这不是把城里的所有家当都带回来了吧?
“复兴,爷爷奶奶不愿意喝这个,你带回去。”
李复兴又推回去:“城里还有呢,我朋友有门路,您二老放心喝就是。”
“我还让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弄好之后,就把你们孙媳妇娶回来,到时候生几个重孙子让你们带。”
李复兴开始给爷爷奶奶画大饼。
别说,老人就喜欢听这个。
果然,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一听乖孙子这话,脑袋里接着就开始想象起来,其他事都抛到脑后去了。
“好,多生几个,奶奶给你带。”李老太太笑的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接着把红糖和牛奶先收了起来。
牛奶没见过几次,她看不出来好坏,可这红糖是她见过最好的,质地细腻,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个年月,国内还是很缺糖的。
到明年可能情况会好转一些,因为明年古巴领导人就要来访问了。
古巴产糖量极高,有世界糖罐的美誉。
为了支援同一阵营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对糖的需求,我国会与古巴签订合约,每年进口几十万吨古巴糖。
从此,古巴糖便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大哥,大哥......”
门外传来旺财兄妹的声音,越来越近。
“把手洗干净。”李复兴对三个孩子说道。
尤其是旺业那家伙,手指缝里都是泥巴,看的李复兴眉头紧皱。
旺花还好点,就是喜欢啃手指头。
要是他们爸妈这么说,他们肯定敷衍了事,但大哥让洗手,他们可不敢应付,都乖乖排队等着。
李复兴舀了一瓢水,到果树底下,给兄妹三个洗手。
洗手的水,就顺便浇给果树了。
“大哥,你看,我洗干净了。”旺花举起小手,让李复兴看。
李复兴摸摸她的小脑袋:“好,进去吧,一会你们大奶给你们牛奶喝。”
里面的奶奶听见孙子的话,只得打开一瓶牛奶,每人在碗里分了一点。
顿时奶香四溢。
“喝吧,得念着你们大哥的好。”
又是老话,李复兴苦笑着摇头。
三个小孩子哪里喝过这么好喝的东西,很快就喝干净了。李老爷子喜欢酒,对牛奶没兴趣。
“把你们娘喊来。”李老太太一边收拾碗,一边安排。
......
村食堂中,老支书等人看着面前的土豆,喜笑颜开。有了这些土豆,在粮食收割之前,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
“你们打的鹿,就每人带十斤土豆回去吧。”老支书还是通情达理的。
这要是有人有意见,可就别怪他翻脸了。
李大力几人也不客气,立马就挑了十斤出来。
这是他们应得的。
“那些是啥?”老支书指了指一堆零件。
“不清楚,是二十一叔的东西,等等得给他送过去。”
老支书得知李复兴回来了,就准备一起过去,当面道个谢。
多亏了李复兴,给村里换了那么多红薯、土豆,要不他们李家庄早晚也会有人饿死。
李大力带着十斤土豆回家,可谓意气风发。
他是有资格意气风发的,毕竟给家里带回了十斤土豆。
“你烧包个啥?下回再偷偷上山,老子砸断你的腿!”李大力的老爹怒斥道。
再者说,一头鹿换回来了十斤土豆,你还烧包啥啊?像个二愣子似的,打到东西,直接带去城里,那就不用上交集体了。
李大力不敢跟自己老爹呲牙,就拿出省下来的肉包子,分成三份给了弟弟妹妹。
“哥,肉包子太好吃了。”
弟弟妹妹们吃完,还意犹未尽的使劲舔了舔手指。

李复兴拿出两百元,交给张师傅清点后,便送他出去,接着就去了二大妈家。
二大妈正在糊纸盒子。
糊纸盒子是街道派发的散工,有困难的家庭都能申请,虽然赚钱不多,但也能补贴家用。
“二大妈,我跟张师傅谈好了,按规矩不是得管人家一顿午饭吗,我想请您帮着做饭,到时候让他们来你家吃,完工之后,我给您十块钱或者十斤肉,您看咋样?”
二大妈一听,脸上露出笑意。
这可太行了!
她在家糊纸盒子,一百个才得一毛钱,一千个才一块钱。
别觉得糊纸盒子简单,虽然这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并不轻松。
纸盒子虽然小,但糊起来程序可不少,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太多个。
现在帮忙做几天饭就有十块钱,为什么不干呢?
“那大妈要十斤肉。”
既然能选,那肯定要肉啊!
李复兴点点头:“没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都会跟二大妈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年月,大家并不缺那几块钱,而是缺吃的。
现在城里还有很多遗老遗少,他们私自藏起来的金银可不少,但很多人却还是守着那些东西挨饿,你以为人家傻,舍不得吃?其实是没物资啊!
李复兴接着便出了门,往街道办走去。
安排污管道,需要街道办同意。要不是张师傅提醒,他都忘了这事了。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议论声,陈主任最近心情不好,刚出生的小孙子天天饿的哭,但儿媳妇还没奶水,她想搞点牛奶什么的,但现在哪有这么容易?
听到这些消息,李复兴想到了自己拼夕夕背包里的十斤牛奶。
虽然空手应该也能办成,但毕竟人情世故么,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他心念一动,便从背包中取出两瓶牛奶,装进小布袋里,才走进办事处。
“小伙子,有啥事?”门卫大爷十分敬业的问道。
李复兴递上一根大前门香烟:“大爷,我是来找陈主任的,这不家里装修么,想安一段排污管道,特意来报备一声。”
大爷接过大前门,笑道:“是得报备一声,陈主任办公室在西边第一间,你过去吧。”
“谢谢大爷。”
打了招呼,李复兴便走到陈主任办公室前,抬手敲门。
“请进。”
李复兴接着推门走进,见一个扎着辫子的中年妇女正写东西,此时抬头向他看来。
“小伙子什么事?”
“您好陈主任,我是68号院的李复兴,这几天想装修一下房子,需要安一段排污管道,特地来跟您报备一声。”
“对了,这是我从朋友那里搞来的牛奶......”
不等李复兴说完,陈主任便腾的一声起身,掀开布袋,见里面果然是两瓶牛奶,一瓶大约半斤的样子,心中惊喜不已。
“68号院的复兴是吧?装修没问题,安排污管道也可以,就是不能影响邻居们。”
她说着收起两瓶牛奶,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二十元钱。
李复兴连忙道:“陈主任,这钱我可不能要。”
陈主任把钱塞到李复兴手里:“复兴,收着吧,以后叫我陈姨就行,下次再有牛奶,记得给我留一些。”
“好,陈姨,那我就不打扰您了。”李复兴当然乐得攀上这关系。
“去吧,改天来陈姨家里玩。”
“好嘞!”
陈主任满脸笑容,小孙子终于不用挨饿了。
她也不是随便就让人喊姨的,这年月能弄到牛奶的,本身肯定不简单,她也不吃亏。
......
回到四合院后,李复兴正准备收拾屋里的东西,李家庄的人就来了。
有了免费干活的,李复兴当然不会客气。
“你们帮我把东西搬到那屋去,强刚,你带上几个人跟着我。”
“好嘞二十一叔!”
李复兴带着李强刚几人来到轧钢厂旁边:“你们在这等等。”
他自己走到无人的隐秘地方,从拼夕夕上买了四千五百斤红薯,放在一旁,抽了一根烟后,这才走出去喊李强刚等人。
“来吧。”
李强刚几人也不多问,看见红薯后,就往牛车和小推车上搬。
老支书早就嘱咐过,不该问的不能问。
“好了,回我那吧,我请你们吃顿饭就得赶路回去了。”李复兴道。
“二十一叔,我们还是回村吃吧,这回人不少......”
这次来了十几人,吃上一顿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个个都能吃的很,照昨天那么个吃法,得吃掉多少面条?
大家的粮食都来的不容易。
“别废话了,既然进城找我了,哪有让你们饿着回去的道理?走!”
回家之后,李复兴给他们蒸了满满一锅大米饭,这让那些头一次来的人目瞪口呆。
城里吃的就这么好?
这一刻,他们对城里生活的向往达到了顶峰。
他们在乡下可是粗粮为主,而且还总是吃不饱呢!
“都多吃点。”李复兴道。
菜不多,只有一盆炖白菜,但对李强刚等人来说,白口吃米饭也很满足,毕竟他们平时吃的都是窝头和野菜。
没菜是什么大事?
他们宁可一直这么吃下去。
“二十一叔,我饱了。”
李复兴也不再让,说道:“那你出去守着,换别人进来吃。”
那小伙子便放下碗筷,向四合院外面走去。那些红薯可容不得半分意外,丢一袋回去,也得被老支书骂死。
他很久没有这种米饭吃到饱的满足感了。
刚刚他很想给弟弟妹妹藏一碗回去,但一想到连吃带拿不好,这才没动。
事实上,不单他自己有这种想法。
李强刚他们也同样如此,家里的弟弟妹妹,儿子女儿们都饿的快脱像了。
“我要是能留在城里就好了。”一个小伙子忍不住说。
“你留城里?你会啥?不饿死你?别想东想西,吃了饭跟我回去。”李强刚说道。
现在打击他们,总好过他们自己产生幻想,回去以后总想着城里的好,安不下心来过日子。
谁不想进城做工人?
但问题是你会什么?技术文化都没有,当哪门子工人?
吃饱饭之后,李强刚便带人送红薯回去,没有丝毫停留,他可记得自己进城是为了什么。
回到李家庄,老支书等人看到足数的红薯后,纷纷长出一口气,脸上都不自觉露出笑意。
“复兴没说别的?”老支书问道。
“没说。”
“那就好。”老支书点点头。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