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中落”的余杏可不知道自己的随口几句话,竟然引得人如此猜测,她正忙着用香樟叶制熏香呢。
苏大舅告诉她,这个月月底,镇上会举办香市,是专门为卖熏香、香料类的商人办的,他们得赶在月底前制一批香出来,说不定能趁这个机会大赚一笔。
担心余杏忙不过来,苏大舅也过来帮忙,余老二和苏氏好不容易被允许回余家吃饭,也不好明目张胆来帮忙,只能夜里偷偷过来。
几人按照手札上的记载,将晒干的香叶和香木磨成粉,反复过筛,确保粉末细腻均匀,再加入水,将浆糊一样的香粉用布包裹好,放到太阳底下晾晒。
半个月,最后将晾晒好的香粉和水揉成团,再用模具制成盘状、线状、块状等造型。
余杏终于赶在香市前把第一批熏香做出来了,她还自己试点了几根,发现香味淡雅绵长,点燃后的烟气也不会熏人,丝丝缕缕往上飘,不会四处乱蹿,破坏美感。
香市那日,余杏便和苏大舅带着熏香,支了个摊子叫卖起来。
集市上热闹非凡,逛香市的明显是些衣着华贵的富人,更多的是香贩子,他们四处搜寻便宜质量好的香,低价购入再高价卖往各地。
为了让客人更直观地看出熏香的质量,余杏干脆在摊子上点了一盘熏香,恬淡的香味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那烟气袅袅上升,流畅且烟色纯白,识货的一眼便看出这香质量不差。
于是,不少人都愿意掏钱购买。
余杏知道自己手工做的香比不得那些顶级的熏香,定价也不敢太高,一盒三十文到一百五十文不等。
那些富户有些脸面的下人,也会买些回去熏衣裳,家境中等的读书人为了附庸风雅也会买上一盒。
当然,这些都是散户,买的不多,余杏也不指望短短三天能把熏香全部卖完,她的目标是那些外地香贩子和开熏香铺子的掌柜,若是能跟他们签下长期合约,光是给的订金就不止五十两了。
她和余家的赌约也能提前一月完成,否则,光靠她卖卤菜挣钱,两年都挣不到五十两。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个脸上长着痦子的男人走了过来:“小姑娘,你们这香怎么卖的?”
“您拿的这盒一百文一盒,您可以试试香的质量。”余杏替他打开香盒,又递了火折子过去。
痦子男接过来,点燃香仔细端详起来,随后问道:“你这个香我看着不错,先给我拿十盒试用,用得好我再大批量采买。”
余杏和苏大舅都喜笑颜开,这可是他们今天第一个大客户,赶忙给他拿了十盒:“刚好一两银子。”
见余杏伸出手,痦子男却沉了脸:“什么一两银子?我说的是试用,试用你懂不懂?我在别人家拿试用的香,从来没给过钱!我的香可是卖到了番邦的,要是用得好,我在你这儿定一批货的量都够你们吃一年了。”
看出对方是想白嫖十盒香,余杏也没太意外,做生意嘛,什么人都会遇到,便道:“哎呦,原来是个大主顾,您看您也不早说!这样吧,您看要多少货?咱们先签个契书,您先付三成定金,这十盒香就送您了。”
“我先用了再说!”那痦子男却是想耍赖,把十盒香往袖子里一揣,便要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