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大和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七零恶婆婆后:我命由我不由后续+全文

穿成七零恶婆婆后:我命由我不由后续+全文

如花不似玉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周济怀见她没说话,露出了一些可惜的神情来,他还想看他妈撒泼呢,毕竟好两年没看到了,说实话,还怪想念的。尹春娇借着吃稀饭的功夫,快速的在脑子里过着原主为什么不需要上工的经过。公婆去世后,原主倒也上了几天工,但因为她干农活不太行,拖任务进度,小队的人都不愿意跟她一起干活。大队部那边也没办法,最后就给她安排了管理仓库工具的活儿。但她也经常丢工具,只能给她撤销了,又换成了记分员,结果记得账目乱七八糟的,搞得大家怨声载道。最后只能让两个好大儿干活。结果社员们又不满意了,开始告状,非要原主干活。原主也不是个好说话的,打听着找到告状的那家人,带着铺盖直接躺他们家门口了。他们吃饭她就去锅里盛,要拦着就砸东西,谁要动手打她她就满地打滚叫着打死人了。没...

主角:尹春娇周济怀   更新:2025-05-09 14: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尹春娇周济怀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七零恶婆婆后:我命由我不由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如花不似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周济怀见她没说话,露出了一些可惜的神情来,他还想看他妈撒泼呢,毕竟好两年没看到了,说实话,还怪想念的。尹春娇借着吃稀饭的功夫,快速的在脑子里过着原主为什么不需要上工的经过。公婆去世后,原主倒也上了几天工,但因为她干农活不太行,拖任务进度,小队的人都不愿意跟她一起干活。大队部那边也没办法,最后就给她安排了管理仓库工具的活儿。但她也经常丢工具,只能给她撤销了,又换成了记分员,结果记得账目乱七八糟的,搞得大家怨声载道。最后只能让两个好大儿干活。结果社员们又不满意了,开始告状,非要原主干活。原主也不是个好说话的,打听着找到告状的那家人,带着铺盖直接躺他们家门口了。他们吃饭她就去锅里盛,要拦着就砸东西,谁要动手打她她就满地打滚叫着打死人了。没...

《穿成七零恶婆婆后:我命由我不由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周济怀见她没说话,露出了一些可惜的神情来,他还想看他妈撒泼呢,毕竟好两年没看到了,说实话,还怪想念的。

尹春娇借着吃稀饭的功夫,快速的在脑子里过着原主为什么不需要上工的经过。

公婆去世后,原主倒也上了几天工,但因为她干农活不太行,拖任务进度,小队的人都不愿意跟她一起干活。

大队部那边也没办法,最后就给她安排了管理仓库工具的活儿。

但她也经常丢工具,只能给她撤销了,又换成了记分员,结果记得账目乱七八糟的,搞得大家怨声载道。

最后只能让两个好大儿干活。

结果社员们又不满意了,开始告状,非要原主干活。

原主也不是个好说话的,打听着找到告状的那家人,带着铺盖直接躺他们家门口了。

他们吃饭她就去锅里盛,要拦着就砸东西,谁要动手打她她就满地打滚叫着打死人了。

没半天就搞得那家人再也不敢乱告状了,其他人听闻她这般恶行后,再也不敢背后打小报告了。

原主最后更是放出狠话,她是烈属,为了生孩子更是为了照顾好烈士遗孤伤了身体,干不了重活。

谁要是再逼着她干活,她就去人武部告状,说他们残害烈士遗孀。

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原主这么一顿骚操作后,她就顺利成为他们周家坳第一个不上工也没人敢催着去上工的社员。

嗯,回忆完的尹春娇虽然对养猪的一些骚操作感到很尴尬,但也不得不说,这些骚操作是真的有效果啊。

这样也好,她虽然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也是要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的,但出来上班后就没干过了,现在她也不想干活。

有福不享谁愿意吃苦呢。

尹春娇将碗底最后一点稀饭喝完后放下碗抹了一把汗,“把碗洗了厨房收拾下再去学校。”

说着又掏出一毛钱放在桌上:“今早的表现不错,这一毛钱你拿着,开运动会中午就别回来了。”

能买三个馒头了,也够他吃了。

她懒得中午回来做饭,正好早上剩的稀饭只够她一人吃。

周济怀喜不自禁。麻溜的把一毛钱收起来:“妈,我会把碗洗厨房收拾好的。”

这个时候大队长也走进了进来,手里还端着碗,显然也正在吃早饭。

“二嫂……”

他们这个村周围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姓周,大队长就是老周家人,是原主丈夫周承的堂弟,叫周立国。

周家坳历来的村长大队长,都是周家人,要不然原主也不能这么嚣张。

“立国来了。”尹春娇:“还有咸菜,要不来点?”

周立国赶紧道:“不用不用,我就是来问问……”

周立国顿了下:“侄媳妇还好吧?”

他昨晚也听到了队员们讨论的那些事情,也怕他这个二嫂真害死了那小丫头。

到时候人家父母来找他要人他拿什么赔?

本来昨晚就想来了,但被媳妇阻止了,他媳妇说尹春娇虽然刻薄泼辣了些,但没那个胆子弄死人。

要真出问题了,她还能那么淡定去医院送饭?都是大家瞎说的罢了。

周立国一想也是,所以才忍到早上,结果刚开门,那几个知青就来请假说要去医院看王秀秀。

他也想知道,所以就批准了。

他们家一个上工的都没有可不行,虽然平日里老二两口子很能干,但没工分就分不到粮食。

又是产妇又是孩子的,哪里不要粮食?

尹春娇:“秀秀跟孩子都没事,住几天就能回来了。”

周立国点头,“那就好,那就好。那个,二嫂……现在真是忙的时候,你看……”

尹春娇没说话,她想看看周立国让她干什么活儿,鉴于原主之前的行为,她觉得周立国不能给她安排太“难”的活儿。

周立国将碗里最后的稀饭扒拉下吃完后一舔碗边:“这几天你就去晒谷场看谷子吧。”

说完还担心的看着尹春娇,这点事要是再干不好,那真的很过分了。

“好。”尹春娇也很满意这份工作:“我等下就去晒谷场。”

周立国见她同意的这么痛快,也松了口气,拿着碗筷的手往后边一背:“那行,早点过去,人家早上都干了一早上了,你也不要让我太为难。”

说完就走了。

等周立国一走,尹春娇也拿上草帽走了。

原主现在瘦个浪精的,身体一看就很不好,浑身没劲儿的。

昨天在镇上走个来回回来就累的不想吃饭了。

来到晒谷场的时候,已经有队员在做准备了。

昨天割下来的稻谷,今天一早就有人捆好挑来晒谷场了。

这会儿已经有人在清理打稻机,等下用来脱粒。

尹春娇看到打稻机的时候还挺有回忆的,需要用人力带动转动脱粒。

小时候他们家也有这种脚踩的打稻机,那都八十年代末了,他们那时候还小,帮不上忙,就在那上下踩,那时候没玩具,就把这个当玩具,虽然累,但也很快乐。

到了九十年代末,才换成发动机带动,效率非常不错。

正回忆小时候呢,忽然有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周家少奶奶啊,少奶奶怎么舍得出来干活了?我们这些粗活,可别脏了少奶奶的手。”

周家祖上在这一块就是地主,人口众多,枝繁叶茂,往前数三十年,整个周家坳还都是靠着这一支生存的。

不过唐家不是那种黑心的地主老财,对佃农都好的很,荒年还会发粮食给老百姓。

再加上唐家祖上好几个兄弟姐妹都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争并且都牺牲了,最后就剩下原主公公这个老幺。

土改的时候周家也是积极响应,更是主动上交土地,后来一家人的日子过的也艰苦的很。

在后来要不是周承去了部队参军,关键时候弄了点食物寄回来,他们在那年饥荒的时候也是要饿死的。

所以就算运动闹起来了,那种不正之风也没有波及到周家坳,周家坳的村民更不能违心的说周家是坏的,更没人敢斗他们。

只有极个别份子跟个搅屎棍一样上蹿下跳,利用手里的权力当报复别人的工具,但要是谁敢刻意为难周家,他们家里那些靠着周家才活下来的老一辈们,就要先收拾他们。


周济民一想他妈说的有理。

“好,那我下午就去,方奶奶家就有大麦。”

大麦的药用价值挺高的,方奶奶会种植一些。

尹春娇递给他十块钱:“这些你都拿去,买完大麦跟红薯,剩下的买点粮食,你媳妇要是考上了,那点粮票哪里够。”

周济民想起前两天算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明明分家得时候还有那么多钱,但一算就感觉根本不够用。

“您先拿着吧,不够再说。”

周济民是个说做就做的性子,下午趁着桃桃睡觉的功夫,跟王秀秀说了下买粮食的事。

村里人分到的粮食,很多人都不舍得吃的,都会想办法拿出去卖给镇上的人,好换点钱,买点煤油火柴盐这些,自己家里就用红薯南瓜这些果腹。

王秀秀答应了,等周济民一走就把钱拿来算了算,看能不能支撑到通知书下来。

上次去考试的时候听其他消息灵通的知青说,只要考上了,不但不要学费,还每个月都有补贴。

大学每个月补助十八元左右,专科补贴十三块左右。

王秀秀对自己的能力很清楚,好的大学考不上,所以考试之前她填报的就是她家那边省里的师范学校。

只要考上了,她就能够说服父母,把户口落在家里,这样她毕业后很大概率能留在老家。

至于这边……

王秀秀咬了咬唇,下乡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但现在能回去,她肯定是更想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的。

要是周济民愿意跟她在那边生活,她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后面的,王秀秀鸵鸟般的不敢想。

周济民下午就找了几下口碑不错家里又缺钱的人家说好了,一家买个四五十斤,要了差不多有两百斤的稻谷。

城里的大米卖一毛八一斤,一百斤稻谷差不多能出七十多斤大米,所以没脱壳的卖一毛三,两百斤稻谷就要二十六。

红薯卖四分钱一斤,他找了三家,要了差不多一百二三十斤的样子。

至于那半斤大麦,方奶奶说要一毛钱。

周济民顺便又说了一下他妈的症状,还把昨晚上的事说了,下,想问问还要不要喝药。

方奶奶道:“家里那些照常喝,喝完就不用了,我这里还有些麦冬,你拿一些回去给你妈,让她泡水喝。

你自己要是有时间,每年的三四月份,去山里找,麦冬养阴生津,你妈喝喝不错的。”

周济民记住了,跟方奶奶买了半斤的麦冬,加上那半斤的大麦,一共给了五毛钱。

老太太不容易,生了四个,只有一个养大成人,唯一的儿子也争气,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是大学里的老师。

后来乱起来了,不知道怎么的就被关起来了,媳妇等了半年都没放出来,又打听不到消息。

在城里没法生活后娘三回了农村,但儿媳妇只待了一个月就受不了了,丢下两个孩子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老两口就拉扯着一个孙子一个孙女过活,后来老伴儿也没了,就剩下方奶奶祖孙三相依为命。

如今大孙子十五岁了,小孙女也十二岁了,全靠老太太给人看病采药挣点钱。

村子里对这样的家庭也多有补助,不然早活不下去了。

天一黑,就有人陆陆续续背着粮食或者红薯来了周家,称重完就给钱。

稻谷买了二百三十三斤,要三十二毛块,红薯一百二十六斤,要五块钱,一共花了三十五块二。


尹春娇心里大概有了个数。

“你媳妇考试你要跟着去的吧。”不然孩子怎么办?

周济民点头:“跟秀秀说好了,她考试的时候我带着孩子跟着去,不然好几天不喝奶,孩子哪里受得住。”

“那你去人武部把咱们家年底的东西代领回来。”

人武部对他们烈属每个月的补助都是由镇里干部去县里开会帮忙领回来的,再通知大队让人去拿。

但年底了发的东西会多点。钱没得多,米面油粮这些是以往的两倍,有时候还会有糖或者肉,全看上面安排。

周济民很是惊讶,往年都是他妈带着老三去县里领的。

具体领了多少东西回来他们都是不知道的,反正老娘说是多少就是多少。

“您相信我就行。”周济民很开心。

第二天尹春娇去领粮食,他们家额外多的那一百斤稻谷惹来不少人的眼红。

有人在她背后嘀嘀咕咕,尹春娇不惯着:“你们稀罕啊?一年就两百斤粮食,谁稀罕就让自己家男人或者儿子死在战场上,也能换两百斤粮食。”

“我家男人要是在,一年挣不回来这两百斤粮食?”她说着朝后面看:“别让我知道是谁带头嚼舌根的,不然锅都给你家打烂。”

后面排队的人不说话了,这老货是真的做得出来。

周立国也听到了,瞥了一眼尹春娇,这人的脾气时好时坏阴晴不定的,少惹,谁惹谁倒霉。

他在账本上面做好标记,让会计给称重好了后对尹春娇道:“省着点吃,别顿顿大米饭的造,谁家能经得住啊。”

尹春娇刚来那几天没适应,顿顿中午纯大米饭,不知道怎么被他给知道了。

当下也没跟他废话,将属于她的粮食拖拽到一边,等下周济民就来拉。

娘俩将这些粮食还有棉花黄豆跟油弄了回去,粮仓里的粮食早就空荡荡的了。

这些粮食也没倒进去,而是装在麻袋里,靠着墙壁的位置放着。

出来后见周济民欲言又止的,尹春娇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有话就说。”

“我……秀秀要是考上了,也需要粮食,我想……”之前说好了不分粮食的,但他需要拿粮食去换粮票。

不然在城里都买不到东西吃。

“就那么多,按照之前说好的,你们分六成,这大头也是你们两口子挣来的。”

“一半就够了。”周济民赶紧道。

“你知道哪里有的换?”她问。

周济民压低声音:“秀秀那边有个知青,跟县里的一些人有来往,说是可以交给他,他能给换回来。不过人家多少是要从中弄一点的。”

尹春娇点头,这确实应该的,二道贩子不挣点喝西北风啊。

到了阳历十二月九号这天早上四点多,周济民就跟王秀秀带着行李赶往县城去参加考试。

明天就是他们这边考试的日子,早上去肯定来不及。

尹春娇忍着困意,将昨天就做好的南瓜粑装到饭盒里,又将一玻璃瓶的咸菜塞进包里,最后将装满了米汤的热水壶也放好,才道:“行了,走吧。”

第一次出远门的周济民看着他妈操心的样子,只觉得眼眶发热。

那句“儿行千里母担忧”,被她妈这里赛点那里赛点的小动作体现的淋漓尽致。

尹春娇不知道老二这么会脑补,她只是不想他们出什么错耽误她的大事。

考不上肯定就得回来,她可不想跟他们待在一起,巴不得他们走的远远的,别耽误她搞事业就行。


周济怀噘着嘴不说话了,他妈以前可没这么对他过,也不知道在城里被大哥大嫂怎么了,回来就拿他出气了。

周济怀在心里默默给这个多年未见的大哥以及未曾见面的大嫂记上了一笔。

周济民这会儿知道媳妇摔倒不是自己老娘害的了,是这个老三传错了话。

想到刚刚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脑子里那些大逆不道的想法,周济民臊的满脸通红,想道歉,可看着他妈的脸又不知道要如何开口。

尹春娇看着这么大的小伙子低着头的样子,也只能感叹一口气。

原主就是压在他头上的一座大山,在妻子受伤的时候能站出来反抗老娘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他要是一点表示都没有,她会替王秀秀感到悲哀的。

尹春娇什么都没说,将用手绢包好的钱递给他:“这里一共有六十五块,你拿着,在医院就不要舍不得花钱。”

“我就先回去了,回去杀只鸡再送过来。”说完她转身就走了。

晚上回去得多揉揉膻中穴,不然迟早要被这几个不孝子给气出乳腺结节。

周济民看着远去的尹春娇,视线有些模糊。

又看看手里的钱,紧紧的握住。

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过这么多的钱。

心里的感动,愧疚,以及对妻子孩子的担心交织在一起,让周济民心头难受的不行。

他往墙角一蹲,自闭了。

周济怀凑了过来,“二哥,你给我五毛钱呗。”

周济民的伤感还没酝酿出来就被这倒霉弟弟给破坏了。

要不是他,自己也不会误会自己的亲妈。

他就说他妈虽然嘴巴毒了点,平时目中无人了点,但绝对不会加害自己儿媳妇的。

他站起来给了周济怀一下:“你要钱干什么?”

“我明天参加运动会。”周济怀道:“可累了,中午就不回去吃了,我总得买点吃的吧。”

周济民:“参加了什么项目?”

周济怀答:“跑步跟跳远,对了,这次我还是领队呢。”

那样子很是骄傲。

周济民:“别人小学念五年,你小学念的头毛白,这么大高个子欺负一群小孩,你还挺有成就感啊?”

周济怀:“……”

“我要是你我都不好意思参加。”周济民继续道:“还跑步?你一个十四岁的一群十一二岁的跑?赢了你还光彩啊?”

周济怀:“……”

他成绩全校垫底,只能在体育上找点优越感,居然还被他二哥这么说。

周济怀很有骨气的掉头就走。

“你上哪儿去。”周济民喊:“等下你嫂子出来,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得搭把手。”

周济怀不停。

周济民:“最多给你一毛。”

周济怀继续走。

“两毛,不要拉到。”

周济怀掉头就回来了,两毛也能花好久了。

这头,尹春娇紧赶慢赶的回到家,拿着抓柴的竹制耙子在院子里张牙舞爪的跑了半天才抓了一只老母鸡。

他们这边一家规定只能养三只,但周家养了五只。

原主仗着自己家是烈属,硬在大队部闹了一场要来的待遇。

鸡抓到了,但她不敢杀,而且一个人也杀不了。

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找了蔡大娘。

隔着墙头喊了一嗓子,蔡大娘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她是裹过小脚的,所以走路摇摇晃晃,看着像是随时要摔倒一样。

等蔡大娘过来后,让尹春娇抓着鸡脚跟翅膀,她将鸡脖子上的毛拔掉了一点后拿着菜刀在地上划拉了两下,嘴里嘀咕着:“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阳家一道菜,早早去了早早来,换了扁毛投人胎。”

念完后老太太很是麻利的将鸡给抹脖子了。

“脚抬高。”老太太还不忘指挥尹春娇:“这样血才能滴干净。”

尹春娇照做,感受到了老母鸡死前的挣扎。

等不滴血了,老太太将鸡头往后一扭,用翅膀夹住后对尹春娇道:“好了,你去烧水吧,秀秀那边没事吧。”

回来杀鸡肯定就没大问题了,但老太太还是想问问。

“就是动了胎气。”尹春娇道:“谢谢您了。”

老太太用惊讶的眼神将她上上下下的打量,最后赞许道:“去了一趟城里,把城里人的礼貌学会了一些,也算是有点收获了。”

老太太说完就走了。

尹春娇:“……”

原主做的孽,她都得一一承受啊。

尹春娇无话可说,去了厨房烧水泡鸡去毛去内脏,等鸡洗干净剁成块后备用。

在没有液化气煤气灶的年代,炖汤最好的就是煨。

这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尹春娇开始做午饭。

早上她特意下了不少面,应该够王秀秀吃了。

所以也不着急再去送饭。

至于那俩人,她都给钱了,不会傻的不知道买吃的吧?

真那么傻,就活该被饿。

尹春娇拿着菜篮子不紧不慢往自留地去了。

已经农历九月了,自留地里还有一些秋茄子跟迟豇豆,黄瓜架子上还有几个留种的大黄瓜,已经黄了。

秋辣椒倒还有不少,看到辣椒尹春娇顿时就有了食欲,她是个无辣不欢的。

顿时又庆幸起来,她来的是七十年代,而不是连辣椒都还没有的不知名古代。

不过这些也是最后一批了,再过段时间得把这些都拔了,种萝卜,青菜,白菜,菠菜,大蒜这些比较耐寒的菜了。

这边属于安省,淮河以南,跟她以前的老家地理位置差不多。

1977年,自己还没出生呢。

一边有一样没一样的胡乱想着,一边一样摘了一些蔬菜回家做饭。

等饭做好后都快一点了,来不及吃饭,她将一半的鸡块放瓦罐加满水盖上盖子,再将灶里的火拨到两边,将瓦罐放好用柴火把瓦罐埋上,这样煨出来的鸡汤更鲜美。

等快到五点的时候,尹春娇将鸡汤拿出来,拿了一把草将瓦罐上的草木灰擦掉,也没放盐,再用干净的抹布包裹住,用兜子兜着,再将煮好的面条捞出来单独放在一个大碗里。

最后将中午做的饭菜随便找了个大碗装着,放在脸盆里。

而后又去了老二的房间,要给孩子拿衣服,也不知道两口子准备好了没,还有他们的换洗衣服。

她本想给王秀秀多拿一套内衣的,结果翻了一遍都只有一套。

再次叹息,将衣服收拾好,一手拎着老母鸡汤跟衣服,一手拎着脸盆跟饭菜,锁门再次赶往镇医院。


周济民拿碗打了稀饭去了自己屋子里。

没听到吵架声,尹春娇也就没管了。

只是第二天她刚起床就看到王秀秀抱着书本急匆匆的离开了家。

半晌午的时候就看到周济民抱着孩子往知青点赶去。

有人问干什么去,他也笑笑不说话。

就有人问到了尹春娇这里。

连续一个多月,尹春娇都老老实实的跟着出工干活,虽然干的都是轻松的,但至少在干活,不少人都觉得尹春娇这是变好了。

也有人说她是去老大那吃了亏,才收敛的。

看来老大媳妇也不是个好相处的,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不管这些人背地里怎么说,没人问到她跟前,她就佯装什么都不知道。

年长的就喊她一声周老二家的,年轻的就喊她一声二婶,同辈分的就喊一声二嫂或者二弟妹。

就是没人喊她尹春娇。

就好像已婚女子就不配拥有自己的姓名一样。

“周老二家的,”有个年长的婆子凑了过来:“你家小孙女这么小,天气又这么冷,就这样抱出来个不太好,你那媳妇,也要管管,以前多听话啊,这生了孩子就抖起来了啊。”

尹春娇一边将棉花丢到一旁的边大簸箕里,一边道:“都分家了,小两口日子怎么过我也管不着。”

“说你这人傻吧,你把三个儿子管的死死的,说你厉害吧,这个时候又分家,那王秀秀可是城里人,我听说知青点那边都在读书说要高考呢,这一考上可就是城里人了。”

“那更好。”尹春娇道:“我那孙女以后也就是城里人了。”

“那你家老二呢?”

“他们要是愿意都去城里。”

“你舍得?”那人怪异的看着尹春娇。

“这有什么舍不得。”尹春娇不以为然:“城里多好啊,傻子才不舍得呢。”

“那你就不怕他们去了城里不管你了?”就跟你家老大一样。

这句话那婆子到底没敢说。

尹春娇斜睨她一眼:“我又不像你都六七十岁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还要操心这么多,我才三十七,正是干的年纪,不需要他们管。”

那婆子被刺了一下,终于想起她尹春娇不是个善人,闭嘴不语了。

当天下午,大队部的喇叭又响了,明天要分粮食了,让所有户主明天到大队部集合。

周家的户主自然是尹春娇,晚上周济民来找她,两人算了一下做的工大概能分多少粮食。

有的大队早就分粮食了,大家心里也早就算过好几遍了。

“我们家大概稻子能分到三百三四十斤,再加上我们是烈属,我们大队每次都会多发一百斤,今年多了桃桃,棉花大概能分个十二来斤,黄豆大概二十来斤,芝麻油跟棉籽油,一起大概能分到五斤。”

其中棉籽油估计有四斤,芝麻油能有个一斤都不错了。

就这么点油,要熬到明年菜籽油上市。

今年红薯收成不错,他们家自己的三分地挖了八百多斤,又分了四百五十多斤,再加上他偷偷在山里种的那些南瓜还剩下百来斤,都已经放到地窖里放着了。

周济民将这些都说给老娘听,她心里也要有个数,这些粮食要熬到明年夏粮上市呢。

红薯跟南瓜就算放在地窖里也是放不了太久的,所以得先吃红薯跟南瓜。

但也不能顿顿吃这些,胃会受不了的,所以基本都是抓一把米放在一起煮稀饭。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